2019年8月19日,我國海上風電的超級工程——三峽陽西沙扒300MW海上風電場首套單樁塔筒正式下線。高84米,重450噸,直徑長達7.5米的塔筒創造了國內最大直徑海上風電塔筒制造的新紀錄,也為我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提到我國風電塔筒制造商時,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大部分人往往會將目光投向曝光率更高,與投資者互動更頻繁,相對來說沒那么“神秘”的上市企業。雖然天順風能、泰勝風能、天能重工等國內上市風電塔筒制造商也因其良好的業績、亮眼的財報、出眾的技術能力、強大的生產能力等因素成為塔筒制造業的中流砥柱,但他們卻紛紛與該記錄擦肩而過。
那么這一創紀錄的海上風電塔筒到底是由哪家公司制造的呢?在面罩背后,這家“神秘”的公司又有什么鮮為人知的故事?
入局風電12載
在我國風電塔筒制造業中,有一家企業“大隱隱于市”,其“大而不顯,藏而不露”更是讓很多業內人士都不甚了解。這家企業就是隸屬于中國電建的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坊間也被稱為“水電四局”。
為什么是水電四局創下這個記錄?
1958年10月18日,在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工程——劉家峽水電站的開工炮聲中,水電四局誕生于隴原河州黃河之濱。在多達9次的更名、改制之后,2011年,水電四局正式隸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據了解,水電四局是服務全球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集投融資、勘察設計、制造、運營管理、施工總承包特級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中央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建集團特級子企業。
經歷了60余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水電四局已經從一家單一的水利建設性質的企業轉變為目前五大板塊齊頭并進的綜合性企業。水電四局業務主要集中于五大板塊:水利水電、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國際業務和投融資。風電塔筒業務隸屬于基礎設施板塊。
水電四局正式踏入風電行業還得從2008年說起。
2008年,為了滿足三北地區包括酒泉風電基地、張北風電基地的風電塔筒需求,坐落于甘肅酒泉的中國水電四局(酒泉)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成立。
2017年,水電四局成功中標天津南港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風電場塔筒設備采購項目,也是中國水電四局首次中標海上風電塔筒設備制作項目。
在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的催化下,2018年,水電四局在和三峽新能源合作下,成立了中國水電四局(陽江)海工裝備有限公司。這兩家子公司成為了水電四局涉足陸上、海上風電塔筒制造的前沿陣地。
兩家子公司中,前者先后完成了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甘電投、國家電網、中電投、三峽新能源、青海柴達木能源、大唐新能源、黃河水電公司、華電等知名投資人項目,風場涉及河北、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甘肅省區,為我國金風等多家風電企業代表性機型制造風塔。
后者則是立足廣東陽江海上風電基地,著力生產海上風電適用的風電塔筒,創紀錄的7.5m直徑海上風電塔筒也是從此基地下線。目前的水電四局已經形成了陸上風電塔筒+海上風電塔筒雙棲的產能布局。
經歷了12年的潛心發展,當前的水電四局不但已經成長為國內一流的風電塔筒制造商,還可以承接塔筒安裝、場地施工、風機吊裝等風電工程業務。
有了對應的產能,水電四局在市場的表現如何?
屢屢中標新能源
2020年新年伊始,水電四局便屢屢中標風電塔筒訂單。據了解,水電四局分別在福建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A區風電機組塔筒采購、山東海陽馬兒山風電場50MW工程塔筒制作、中節能廣東陽江南鵬島300MW海上風電項目三項項目中一舉奪標。最近的2月12日,更是以3823萬元的報價中標中廣核安徽東至沼潭風電場塔筒采購項目。
水電四局不光在近期的招投標市場“大殺四方”,在此之前,水電四局在風電塔筒項目上也屢屢奪魁:2016年6月,水電四局中標喜中國投哈密景峽5A項目120臺風電塔筒設備制作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00MW;11月,水電四局中標中青海海南州風電塔筒制作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00MW;2018年10月,水電四局中標廣東陽西沙扒300MW海上風電塔筒制造合同,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00MW。
除了國內市場之外,水電四局也將“中國制造”的名號打到了國外:2015年8月,水電四局中標巴基斯坦塔帕爾風電場機組塔架項目;2019年5月,水電四局哈薩克斯坦扎納塔斯100MW風電項目首批塔筒順利發貨。在國內外市場,水電四局都有著足夠的影響力。
能夠在數次風電項目中中標,水電四局靠的是什么?
技術支撐風電路
在屢屢中標的背后,是水電四局強大的技術儲備能力和產品制造能力:目前,水電四局風電塔筒年產能為40萬噸,同時掌握了高速切割、高速焊接等核心技術。另外,水電四局還申報了多項風電行業生產專利,包括《一種新型用于風電塔架導電軌安裝柱批量劃線裝置》、《一種新型風力發電塔筒大容量焊接接地線裝置》、《一種新型風力發電塔筒門框焊接防變形支撐》、《一種新型龍門式風力發電塔筒環縫焊接工裝》等專利。
據中國水電四局(陽江)海工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陽勇介紹,目前水電四局塔筒方面年產能為30萬噸,2019年完成產值3.5億元目標的產值。單中國水電四局(陽江)海工裝備有限公司即在切割、焊接、運輸等方面投入200余套設備。目前最大卷制厚度150毫米、最大起重能力260噸,擁有包括260噸全自動起重機和雙絲埋弧焊等業內先進技術。
據中國水電四局(陽江)海工裝備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張浩然介紹,面對三峽陽西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提出的更高水平的技術要求,水電四局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為了滿足三峽陽西沙扒海上風電項目涉及到單柱基礎的塔筒的要求,水電四局推出了直徑7.5米,變徑段從7.5米到4米的塔筒,也是目前國內直徑最大、錐度最大的一套塔筒。
在塔筒的卷制階段,水電四局克服了24米長鋼板在卷制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壓縮、下塌、錐度變形等問題,采用150毫米的卷板機進行90毫米厚度的卷制。在卷板過程中,采用輔助托架的方式對鋼板進行實時的姿態調整,防止出現鋼板下塌的情況,從而達到椎管一次卷制成型的效果。
在塔筒的焊接階段,水電四局采用十字架半自動埋弧焊接工藝,使用單絲埋弧焊和雙絲埋弧焊來進行焊接。
在塔筒的防腐涂裝階段,水電四局遵循國際(ISO)標準和國內(GB)防腐技術標準,在打砂、除銹、熱噴鋅、環氧云鐵漆、聚氨酯、氟碳等工序上精雕細琢,最終達到延伸塔筒壽命到25年的目的。
在多道制作工藝的保障下,水電四局成功的打破了國內塔筒直徑記錄,滿足了三峽陽西沙扒海上風電項目的要求。對技術的執著探索讓水電四局在塔筒制造上一路前行,更是能夠多次中標的技術保障。
在水電四局董事長徐銀林的帶領下,水電四局“外修外功”,大力開發風電塔筒市場,積極參加風電塔筒招投標,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內練內功”,不斷提高風電塔筒的產能,加大力度研發風電塔筒制造技術。“內外兼修”之下,水電四局將逐漸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