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平價節點的來臨,風電正進入“精耕細作”的時代,業主對運維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要應對平價挑戰,滿足風場的個性化需求,不僅需要整機商提供產品,更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
在三一重能看來,解決方案中,既包含了標準化的產品,也包含了定制化的服務。三一“品質改變世界”的理念,不只意味著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也意味著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只有從項目前期開始,就與業主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優化整個開發、建設、運維流程,才能最大限度挖掘降本潛力,為業主創造更大價值,應對平價挑戰。
推動服務起點前移
在補貼不斷退坡直至平價的過程中,風機效率的提升和風場投資成本的下降成為業主關注的焦點。
如何在降低投資成本的同時,實現更高的發電收益?這就需要更懂風和更懂風機的整機商提前介入到項目的全過程,從風電項目的起點為業主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在傳統觀念中,整機商的服務一般特指運維服務,從機組交付才正式開始。三一集團副總經理、三一重能服務公司總經理胡杰說:“三一通過把服務起點前移,在微觀選址之時就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撐,從而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按照過去的模式,等到采購機組環節,整機商才正式介入到項目當中。這時,整機商往往只能用通用型的機組去應對個性化的風資源條件,優化的空間大大被壓縮。
實際上,如果業主在開發資源之初,就選擇整機商伙伴介入,由整機商提供全項目和全過程的深度技術支持,通過整體化的解決方案控制好成本,做好發電量的提升優化,很多看似資源平平的項目完全可以做成一個符合開發商投資收益要求的項目。
在胡杰看來,作為風電整機供應商的三一重能,依托以工程機械著稱的三一平臺,在工程領域擁有更豐富的經驗,一方面,可以幫助業主優化微觀選址,實現更科學地機組排列,根據風資源特點和機位特性優化機組性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風場內的道路、集電線路、升壓站、基礎等工程環節的優化,把整體項目的造價降下來,最大限度降到開發商可以承擔的價位。
“三一重能可為客戶提供從前端資源勘測到最終運營維護所需的產品、技術、融資、管理等風電場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其服務也相應涵蓋風場選址、測算、建設、運營投資、設備安裝、運維等整個流程。”胡杰說。
做精細化運維“專家”
使用24臺三一重能SE11520風電機組的國家電投山東陽信風電場自投運以來,發電量和利用小時數位居山東前列。三一重能機組的表現和服務水平由此獲得了業主認可。
在國家電投山東陽信風電場場長王碩看來,陽信風電場發電量的高效輸出,離不開三一重能技術服務團隊的專業和努力。
胡杰表示,服務也好,產品研發也罷,其出發點是客戶需求。平價之后,投資商對于項目收益率更加敏感。要確保預期的收益回報,自然對運維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實際上,要運維好風電場,不僅是個體力活,更是個技術活。
相對于風電開發商和第三方運維機構,作為風電機組研制者的整機商,無疑最了解風機。正如王碩所說,巡檢、定檢這樣的日常維護,業主的運維團隊和第三方的運維團隊都可以做。但涉及到技改之類的高技術含量運維工作,還要依靠整機商。
“雖然,現在開發企業都在組建自己的運維團隊,也在建自己的集控中心,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整機商了,相反,這意味著運維工作了有了更明確的分工。在這一趨勢下,開發商和整機商在運維領域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王碩認為。
戰略轉型前,三一重能曾長久專注于全產業鏈研發,對風電機組的核心零部件有深厚的技術沉淀。戰略轉型后,三一重能側重于整機研發和控制策略優化,但全產業鏈積累下來的技術底蘊,使得三一重能對風機系統“吃”得更透,在整機集成上可以領先一步,在運維服務上也能勝出一籌。
除了技術能力外,服務理念和服務精神同樣重要。
如果說風電運維還是一個新興領域,那么工程機械運維服務已是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運維服務有其相通之處,都要追求高效和低成本。
依托三一的集團優勢,三一重能不僅擁有充足的汽車吊、履帶吊等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可復制的經驗和理念,更能發現運維過程中的業主需求和行業痛點,為業主精打細算,嚴控“提升發電量,降低停機損失”的每一個細節。
做智能化運維“行家”
當前,風電運維正向“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運維模式轉型。“這反映出風電運維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趨勢,而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需求,正是我們的機遇所在。”胡杰說。
近來,在IT領域興起了“中臺”概念。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組織變革,而且是涉及業務變革、機制變革、技術架構變革的一次全面轉型。胡杰透露,三一在風電運維領域也在探索引入“中臺”概念。
在三一的運維理念中,“前臺”是風場的服務工程師或現場數據收集終端,要把這些數據收集回來。在公司層面設有“中臺”,通過“中臺”,使這些收集數據真正成為資產,真正產生價值。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去指導現場運維,指導部件的調撥和人員的配置,使運維更高效更智慧,最終為業主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這樣的架構中,“前臺”的一線運維會更敏捷,更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現場需求;“中臺”將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對前臺業務形成強力支撐。這對傳統的風電運維模式無疑是一次重塑。
三一重能服務公司服務管理經理王仲偉介紹說,借助三一在工程機械領域的豐富數字化經驗,三一重能正在建設風電運維的數字化系統,按照規劃該系統將成為三一重能“中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投入使用后,可大幅提升運維效率和運維數字化水平,為實現智能化、精細化運維奠定基礎。該系統預計能幫助業主降低易耗品及備品庫存資金壓力的10%-15%,降低維修成本10%-20%,延長設備生命周期8%,減少設備停機時間10%-20%,提高設備可靠性12%-25%,提高維修效率15%-30%。
眾所周知,風電機組由于其精密程度高、技術穩定性要求高、工況環境惡劣等特點,一直以來很難將可利用率做到100%,因此,在保持風機持續穩定運行的過程中,風機備件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而伴隨三一風電運維的數字化系統投運,將能在保證安全庫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業主的配件庫存,同時,可大幅提高配件的周轉率。
智能化運維不僅意味著運維效率的提升,還意味著從傳統的定檢和故障后運維向狀態檢修和預防式運維轉變。
風機作為大型機械件,其零部件的噪音、溫度、摩擦、振動等狀態通過風機傳感器可以感知,再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就可以進行定量分析,對零部件的運行壽命進行預測。雖然現階段預測的精度仍有待提高,但這已是風電運維未來的發展方向。“三一也在這方面進行積累和探索。”胡杰說。
服務延伸到運維之外
風電場不僅是項目,也是資產,因此也就具有了金融屬性。對業主來說,要實現資產的保值升值。
而對于三一重能來說,服務也不僅僅局限于運維,而是延伸到運維之外,包括為業主提供發電量擔保和保險、融資等具有金融屬性的服務。
“除了提供保發電量的解決方案外,還可以為擔保的發電量再進行投保,三一集團旗下有九龍保險可以承接這樣的財產保險,相當于給業主上了雙保險。”胡杰說,“在金融服務方面,風電業務可以和三一集團產生很大的協同。”
目前,三一重能為風電項目業主量身打造了包含設備按揭、融資租賃、建設期貸款等一籃子金融服務。
例如,設備按揭和融資租賃可解決業主設備資金問題;建設期貸款則著重解決風電項目并網發電的前期費用問題;設備按揭/融資租賃+建設期貸款的融資手段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民營風電企業缺乏項目啟動資金、 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頑疾”。
雖然三一現在運維的風機仍以質保期內為主,但超過10萬臺的風機后市場則是更大的藍海,也是三一風電服務板塊的未來目標。
胡杰反復強調:“業主的需求,就是我們的三一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只有為業主真正創造價值,才是我們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