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武鳴安鳳嶺風電場項目施工現場爆發出陣陣歡呼聲,隨著最后一臺風機輪轂與機艙的對接成功,全部25臺風機吊裝工作圓滿完成。
武鳴安鳳嶺風電場項目位于廣西省南寧市武鳴區,大明山以西,右江支流武鳴河流域,中國二十二冶主要承建風電場內道路土建、25臺風力發電機組、箱變的建筑安裝、35千伏集電線路建筑以及相關輔助工程。走進風電場放眼望去,一臺臺80米高的巨型大風車隨風而動,點綴著連綿的綠色山脈,在藍天、白云間構成了一幅靜逸炫美的畫卷。然而,風機的成功安裝,并非像紙上輕描淡寫那么簡單,它凝聚著項目全體人員的智慧和心血。
風機由4節塔筒、機艙、輪轂及葉片四部分組成,機艙重80噸,塔筒高80米、葉片長55米。為確保塔筒、長葉片機型吊裝工作的萬無一失,項目部多次商討、進行反復研究和現場演練,最終決定采取500噸履帶吊為主吊、75噸汽車吊為輔吊的方式,依次將風機的四節塔筒、機艙以及組裝好的葉輪進行吊裝。隨著吊裝工作的完成,地平線上矗立起一個個鋼鐵巨人,沐浴在夕陽之中,巍峨挺拔,形成風電場蔚為壯觀的獨特景象。
行路難
武鳴安鳳嶺風電場建設之初,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機械設備及材料運輸困難的問題。道路施工時正值雨季,除了大霧彌漫就是陰雨連綿,頻繁的陰雨天氣讓當地降雨量變得較大,雨水對道路的沖刷,造成路面泥濘、打滑,根本無法滿足施工機械通行以及土石方運輸,給施工帶來很大不便,并且武鳴風電場場內道路設計的地勢較陡、坡度較大,道路設計與實際地形偏差較多,道路穿越只能用炮錘破鑿巖石,有時一兩米道路施工需要花費數十天的時間。在修路過程中,項目人員每天要在山上走幾十公里,吃著方便面,喝著礦泉水,翻山越嶺,足跡踏遍了風電場的每個角落,個中艱苦自不必說,但卻沒有人因此而抱怨。
道且長
武鳴風電場位于林場境內,當地林業部門要求施工過程中禁止將開挖出的土石方隨意滑落,由于巖石較大、較硬,這就給道路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困擾。為達到林業部門的要求,很多路段都需要先砌筑擋土墻才能滿足通行及道路施工安全要求。砌筑擋土墻所需的砂石、水泥、水等施工材料都要從場外購買,并且由于地形問題,擋土墻的施工條件極為困難,施工周期較長,但這些難題并沒有讓飽經風霜的風電人膽怯。為了搬開這些攔路石,項目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每天深入施工現場,對照圖紙核對每條路徑,發現問題及時與設計院進行溝通,解決突出問題。部分道路施工時經常遇到斷崖,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非常高,因此項目部的安全人員每天在施工現場進行監督管理,防止發生土石方邊坡滑落及機械設備墜落懸崖。經過項目部所有人員的不懈努力,終于修通了通往每一個機位的道路,保證55米長的葉片、80噸重的機艙、風機塔筒全部準時運送到安裝現場。看著運輸設備車輛一輛輛順利通過蜿蜒的道路,大家從心里有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陰雨綿
大霧彌漫和連綿的陰雨,給風機吊裝施工帶來很大不便。為確保施工進度,項目部多次召開專項會議,同參與吊裝工作的技術、施工人員一道提前策劃,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做好吊裝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吊裝15號風機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插曲,在最后三個葉片組裝過程中天空突然陰云密布,瓢潑大雨仿佛隨時會從天上落下,施工班組趕忙抓緊時間拼裝葉輪、打好力矩、掛好吊具起鉤輪轂,當升到離地面5米時,在空中積蓄許久的大雨突然而至,是停下來還是繼續起吊,這讓起重指揮心里泛起了嘀咕。停下來就得落鉤至地面影響進度,而且由于葉輪直徑長達108米會把整個平臺連同道路全部堵死,影響其他施工單位的正常運行。雨滴打在了所有人的臉上,具有多年風電施工經驗的項目經理焦續華,面色堅毅地下達了繼續起吊的命令,項目人員立即把事先準備好的雨衣發放到作業班組,員工們繼續溜繩穩住葉輪,起重指揮發出了命令,葉輪徐徐升空平穩安裝就位。項目全體人員就是在這樣與自然抗爭、與時間的賽跑中,確保了工程的施工進度。
時間的腳步不曾停歇。從6月20日第一臺風機準備吊裝,到11月25日25臺風機全部吊裝完畢,157天的努力奮戰,157天的自強不息,武鳴風電場的建設者在大山中用一座座矗立的風機描繪了風中最美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