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投資15億元的道達風能如東海上風電基地工程項目在沿海經濟開發區成功簽約,至此,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復合筒型基礎建造和一步式安裝基地正式落戶。
據介紹,由道達公司研發的海上風電復合筒型基礎與一步式運輸安裝技術,被歐洲海上風電界譽為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的“明珠”,包括一類新型基礎結構(復合筒型基礎)、一部全新的施工工法(一步式安裝施工)、一套完整的工程裝備(施工基地與一步式風機安裝船),該項技術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是全球范圍內首創的海上風電系列化工程技術。通俗來講,就是把傳統的海上風電施工技術中的掃海、定位、基礎打樁、塔筒吊裝、風機吊裝、海上調試等步驟和作業面,改為整體制造完畢之后一次性運輸到海上,用一個施工步驟完成整機安裝,只要接上電纜就可以實現“即插即用”。
副縣長許金標代表縣政府和江蘇道達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沿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分別在項目協議書上簽字。據悉,該項目位于沿海經濟開發區風電產業母港,規劃建設用海面積300畝,注冊資本2億元,主要從事海洋新能源研發及系統集成業務,運用公司獨有的海上風電規模化工程建設技術,提供海上風電工程技術服務、海洋新能源工程裝備制造、海工裝備制造及海上風電場安裝運營維護等服務。
項目擬建設筒型基礎生產線2條、6000噸浮吊一座、海上風機一步式安裝運輸平臺1艘、風機安裝專用吊機1座、基礎出運內港池一座、鋼結構廠房一座、辦公樓1幢及相關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等。項目達產后,可年生產筒型基礎300臺,預計年產值45億元、年利稅2.5億元。
在隨后召開的風電母港建設座談上,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蓉蓉與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落戶風電母港的企業,就項目建設的難點、推進的時間節點進行了交流。張蓉蓉指出,風電母港是如東風電產業板塊的重要載體平臺,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單位、縣海洋與漁業局、沿海經濟開發區、落戶企業要團結協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提升實體經濟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