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隆重開幕。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振巖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風力發電行業的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來參加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二屆三次會員大會,我代表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對于此次會議的勝利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同時也感謝我們風電行業的企業及上下游單位的各位同仁,包括我們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多年來對于我們風力發電分會,也包括分會秘書處工作給予的支持。
近期北京霧霾嚴重從另外一點說明,針對新能源我們現在有一定的需求。大家也都知道國家能源局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發布了一個政策,1.5億千瓦的煤電要停建和緩建。這個決定出來以后對很多搞發電設備的主要生產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現在不論是哈電、上電還是東電,從大產品的訂單來說都比較少,所以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考慮發電行業下一步應該如何去走。但是我們新能源這塊應該說給發電企業的改型創新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但是現在有很多大的風力發電企業也在往新能源發電走,應該說給我們目前包括光伏,包括風力發電的生產企業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下一步應該如何去做。但是同時也給我們新能源生產企業,包括上下游的企業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雖說有壓力,但是也有動力。
前兩天國家發布了一個政策,下一步可能針對新能源政策大概投1萬億左右,其中有兩千多億將近三千億在特高壓領域做一些事情,七千億左右是在配網里面做一些事情,但是配網可能跟我們新能源的供電這塊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說我們也進行了一個預測,因為我們連續八九年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超1億千瓦,今年我們預計還會超1億千瓦,其中里面絕大部分是新能源,光伏和風力發電這塊,應該說對于今年的裝機容量的貢獻率還是很大的。所以說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在穩步擴大,裝機容量與并網容量連年攀升。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第三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達到7.06億千瓦,同比增長12%,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596萬千瓦,占全部新增電力裝機的69%。累計風電裝機總量達到1.76億千瓦,新增并網容量為1261萬千瓦,同比增長30%。發電量為26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其中海上風電快速增長,前三季度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是102萬千瓦。截止目前,累計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達305萬千瓦。
此外,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有所提高,棄風限電得到緩解。我國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風電制造產業鏈,且適用于海上風電的5兆瓦級的風電基礎,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在試運行,并已投入到工程應用。這些方面應該說在我國風電制造上也是代表了一個先進的國際水平,但是由于資源負極地與電力消費地不匹配,技術因素以及體制障礙導致的新能源消納難、并網難,仍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
面臨著棄風限電的問題,導致風電開發不得不轉向低風速地區,這些地區盡管沒有消納問題,但可開發的資源非常有限,而且面臨復雜的開發環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作為電力裝備領域的社會團體組織,將進一步借助電工行業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中電協分支機構的優勢資源,打造與風電領域上下游產業溝通協調,優勢互補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持續推進風電技術研究探索,為提高風電電氣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從近兩年風電產業發展來看,海上風電建設提速明顯,分散式風電得到行業關注。與此同時,能源互聯的概念也已得到了行業的認可,本次論壇以海上風電、能源互聯、智能電氣為主線,為在座的各位嘉賓,各位同仁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風電行業發展既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引導,也離不開各風電企業及上下游產業的大力協作。中電協將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風電行業工作與兄弟協會協同配合,為政府部門出謀劃策,為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做好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為我國風電產業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因為我們從社團組織來說,實際一直提出三服務,為政府服務,為行業服務,為企業服務,實際近兩年來我們在給政府提供的一些相關政策的建議當中,也針對新能源這塊我們向政府建議要加大支持的力度,所以說現在有很多新的政策,比如說中國制造2025里面的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強基工程,包括能源局做的首臺套,還有如何在科技上進行支撐,應該說都把我們新能源,也包括風力發電這塊放到國家的相關政策里面,這塊我們下一步也會盡早的把國家相關的政策,國家下一步的未來的行動路線,向企業進行介紹。
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發言整理自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