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三一重能的改變
2017-06-01
來源:《風能》雜志 2017年第3期
瀏覽數:441
梳理2016 年的行業新聞,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能”)似乎比往年“沉默”了許多,無論是新機型的發布,還是其他業務信息,都少了一些。
梳理2016 年的行業新聞,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能”)似乎比往年“沉默”了許多,無論是新機型的發布,還是其他業務信息,都少了一些。外界不禁疑惑,這個曾被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視為支撐“再造一個三一重工”戰略落地的核心業務部門,是否在風電整機制造業務上出現了動搖。
然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發布的《2016 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簡報》顯示,是年,三一重能新增裝機559 兆瓦,看似不高,但實屬不易。要知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2016 年的全國新增裝機同比下降24%,多數整機商的業績都出現下滑。這也向外界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三一重能從未放棄在風電市場上“開疆辟土”。那么,在神秘“面紗”的背后,這家企業在過去一年中到底發生了什么?新的一年,它又會為市場帶來哪些驚喜?
3 月18 日,一場以“攜手同行,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三一重能905 超低風速產品發布會在北京南口產業園舉行。會上,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揭開了上述問題的謎底。
“我們在去年進行了戰略調整,改變原來的全產業鏈研發和制造的經營模式。”他坦言,“今后將專注于系統集成和控制策略的開發,以及智慧風電場的運營管理,通過合作開發,引進全球頂級公司的科研技術,集合全球性價比最優的零部件,打造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風電機組,營造完美交付以及極致的客戶體驗。”
據悉,三一集團在最初涉足新能源裝備領域時,為了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突破性發展,制定了“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對增速器、發電機、控制系統,以及回轉支撐系統、葉片等均堅持自主研發、制造。
為此,該公司進行了大量研發投資。2010 年,三一電氣(三一重能的前身)相關負責人曾經在公開場合稱,已投資20 億元完成了風力發電領域關鍵部件自主研發生產配套的全產業鏈體系。
有業內專家指出,采用這一策略的優勢在于,通過掌握全套技術,可以在關鍵零部件、整機的研發與制造上產生協同效應,最大限度地提升機組的發電效率和可靠性等關鍵指標。但這也意味著,企業需要布局產業鏈上的眾多環節,資金和人力投入將是巨大的挑戰。
這與周福貴的看法不謀而合,“把攤子鋪得過大,不利于采用靈活的發展戰略。因此,我們根據行業發展的新情況,審時度勢作出了重大戰略調整。”
這里提到的“新情況”,指的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重心由“三北”地區向中東部和南方地區轉移,低風速風電開發成為熱點。根據《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的目標,“十三五”期間,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在4200 萬千瓦以上。若算上海上風電的新增容量,這一地區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占到全國新增總量的56.9%,將為整機制造企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
“幾年前,我們就注意到了上述態勢,在做了大量技術積累工作的基礎上,決定對低風速平臺立項,與歐洲頂級公司進行聯合研發,并于今年推出了針對低風速風電市場的最新型產品——905 機型,能夠適用于年平均風速5米/ 秒的超低風速區域。”周福貴說。
這才有了三一重能召開905 超低風速產品發布會的一幕。
記者了解到,這款機型可謂是“集萬寵于一身”,它采用了Winergy 的增速機、西門子的發電機,大幅提升了傳動效率;主控系統是由三一重能與英國GH 公司、奧地利Bachmann 聯合設計的,整機結構、載荷計算及校核則由GH 公司負責。
由于牽涉多家合作伙伴,為了使整機性能達到最優,三一重能建立起了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以保證設計接口、標準統一,達到零部件之間協同的目的。
目前,低風速風電機組正朝著“高、大、長、輕、智”的方向發展,905 機型也是如此。
三一重能研究本院副院長、905 項目經理王廣良告訴記者,該機型具有五大技術特點:其一,高塔筒,根據客戶需求,可匹配業界最高的120 米全鋼柔性塔筒,采用Bladed、Samcef 對塔筒結構參數、頻率進行優化;其二,大功率,根據不同機位點的風速特點及風電場的整體發電情況,可在1.8 兆瓦—2.2 兆瓦區間靈活調度;其三,長葉片,葉片翼型從德國頂級設計公司引進,可根據風電場需求,匹配105 米—121 米葉片;其四,輕量化,通過降載、結構優化,機組總重量只有465 噸;其五,智能化,通過智能尋優、智能降載、智能控制,大幅提升機組的智能化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點,通過采用最佳尖速比動態尋優等智能尋優技術,發電量提升了5%—10% ;GH 最優控制策略等智能降載技術的運用,則將極限載荷和疲勞載荷分別降低了35% 和18% ;為了達到智能控制的目的,三一重能還與Bachmann 公司合作,通過OPC和Modbus 等協議形成高速控制網絡,對上千個數據點進行處理,可以高效監控機組的運行。
事實上,從王廣良傳遞出的信息來看,905 機型已經平臺化,可以根據不同的資源條件,搭配多類型的塔筒和葉片,從而形成多種產品規格,大大拓寬了其應用范圍,能夠滿足未來復雜地形下的混排需求。
據三一重能副董事長、總工程師代晴華介紹,在樣機的長時間場內試驗以及實地運行過程中,各項關鍵指標的實際表現都優于設計值,表現出了很高的整機性能。“可以肯定地說,這款機組絕對超乎你們的想象!”
這一點也在市場反響中得到了印證。已有的公開信息顯示,目前,該公司相繼與國電投、中電建、華電福新能源、大唐新能源安徽公司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905機型連續中標多個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了650 兆瓦。
除了這款機組,下一步,三一重能還將在低風速風電上持續發力,陸續推出多個產品,額定功率分布在2兆瓦—3 兆瓦之間,風輪直徑為105 米—140 米,單位千瓦掃風面積達到4.5m2/kW—5.8m2/kW,輪轂高度最高可達到150 米。以此助力開發商提升效益,引領低風速風電市場的發展。
當被問及未來的發展時,周福貴認為,風電將是一場比拼技術與整體實力的持久戰,三一重能仍會秉持三一集團數一數二的經營戰略,立志成為世界一流的風電企業。
- 閱讀上文 >> 視頻 | 武鋼受訪央視《對話》,金風科技為中國實業代言
- 閱讀下文 >> 中材科技:風電葉片龍頭多點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