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近日亮出了2016年經營“成績單”:全年完成經營收入984億元,實現利潤180億元,同比增長9%,利潤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除了經營業績,以“管資本”為核心,人們所關注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新模式、新機制等轉型探索,也隨著“成績單”公布更加清晰。
在實業投資方面,國投堅持有進有退,向事關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命脈”與民生領域集中。
一方面,國投將3000萬噸煤炭產能整體移交中煤集團。這項規模約500億元的業務剝離是企業歷史上最大力度的結構調整。在“去產能”攻堅戰中,國投也成為首家完成煤炭業務整合的中央企業。
國投董事長王會生表示,公司還決定未來停止布局新的火電項目,重點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例如,國投交通以28億元入股川氣東送管道項目,成功進入管道運輸新業務。
另一方面,企業開始以綠地投資、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涉足養老、大健康和環保產業,尋求新的增長點。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國投以基金業務為主體,打造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投資平臺。
2015年底,國投將分散在不同板塊的基金業務,組建成國投創新、國投創益、國投創業、國投創合、海峽匯富5個基金管理公司和1個股權投資公司,全面覆蓋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政策性專項基金等領域。
2016年,國投又發起設立先進制造產業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央企貧困地區產業基金等。
目前,這家企業共管理基金44只,基金種類覆蓋企業生命全周期,總規模達到1465億元,成為管理基金規模最大的中央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現有基金規模可撬動約5000億元社會資本進入新興產業。
此外,針對試點過程中暴露的其他問題,國投開展了總部職能優化、完善大監督體系、實施分類授權改革以及建立改革容錯糾錯機制等,取得了初步成效。
針對2017年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國有資本布局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國有資本形態轉換機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副部長李金波表示,向“管資本”轉變,意味著國資監管機構將回歸其“監管”本位,主要負責制定規則、當好裁判,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則按照市場化原則、依據產權紐帶和資本回報要求,依法對投資形成的股權進行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業內人士指出,近期中央企業和各地方均在這一改革領域躍躍欲試,有不少新舉措、新方案出臺,顯示了推進改革的積極性,預計今年圍繞“管資本”為核心,國企改革有望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