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是裝備制造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由之路。很長一段時間,瓦軸在歐美市場只能“提籃小賣”,賣產品、拼價格,難以進入主機制造市場。
而近年來,瓦軸集團高端汽車軸承、風電軸承及工業裝備軸承在歐美市場打出了名頭,不僅得到了國際高端客戶的青睞,他們還紛紛拋出“橄欖枝”加大與瓦軸的合作。瓦軸集團靠什么贏得了“風景這邊獨好”?
定位高端謀求單點突破
大連是東北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地,瓦軸集團作為中國軸承行業的排頭兵,深感發展責任重大。瓦軸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孟偉認為,雖然當前企業正處于結構調整的轉型期和攻堅期,又逢裝備制造業的“寒冬”,壓力非常大,但同時也是機遇。在這個全球大變革的時代,挑戰、機遇、不確定因素也磨礪著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推進、并駕齊驅的能力和決心。
環顧周圍,世界八大跨國軸承集團在中國布局60多家工廠,壟斷了國內70%的中高端市場,而國內1600多家軸承企業90%的產品還局限于中低端,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為改變這種局面,瓦軸集團積極實施制高點和國際化戰略,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主攻高端市場,通過實施市場、供應鏈、資源、企業布局和高端人才國際化,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軸承集團。
美國、歐洲高端市場是軸承需求大戶,分別占全球需求總額的29%和21%。瓦軸瞄準具有長遠價值的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潛在市場。“我們目前還沒有全面抗衡國際軸承巨頭的能力,只能在汽車、風電等細分領域取得局部突破。”孟偉介紹,公司對標國際,謀求單點突破,以差異化贏得客戶滿意。
在美國市場上,瓦軸專攻汽車軸承,在美國本土壽命測試中,瓦軸的產品連續旋轉1500小時仍未失效,創造了世界紀錄。瓦軸一舉從國際著名軸承企業手中搶下了訂單,直接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配套高端軸承。在歐洲市場上,瓦軸擁有風電、工業裝備類等軸承為代表的優勢資源,不僅直接與世界著名公司合作,還成為其全球核心供應商,并為其研制新產品,市場份額也在逐年增加。
“海外本土化”補足軟實力
從賣產品、拼價格的“提籃小賣”到為世界知名企業“批量定制”,這些年來,瓦軸從國際市場的“戰績”中找到了一條全新的營銷之路——“技術+商務”。
孟偉認為,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包括瓦軸在內的中國很多企業在“硬件”投入上并不差,輸在了以技術和人才為核心的“軟件”上。
為補技術上的短板,從2012年起,瓦軸開始布局海外,并購企業,整合國際化資源,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吸引國際化高端人才“買智”“引智”,一系列措施環環相扣,讓瓦軸實現了新的發展。
2014年在美國底特律建設了“瓦軸美國工程技術中心”;2015年在德國萊比錫成立了“瓦軸歐洲研發中心”;2016年組建了瓦軸紐倫堡技術辦公室。瓦軸實施“海外本土化”戰略,與國際前沿技術同頻共振,成為海外客戶快速認識瓦軸的“技術窗口”,得到了國際高端客戶的青睞。
“技術+商務”模式,追求的是從一開始就融入客戶的需求鏈條,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瓦軸目前大力推行這一模式,在國內也聘用應用工程師深入客戶當中,搶占市場先機。
修煉內功推進轉型升級
當前,遼寧老工業基地正“爬坡過坎”,傳統優勢不再,瓦軸如何在新一輪軸承行業激烈洗牌的過程中更加堅挺?孟偉認為,要正視企業發展“短板”,與國際知名軸承企業全面對標,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實施戰略規劃與管理創新項目,全面推進精益管理,積聚“軟硬”實力,使企業在邁向高端化國際化的征程中,蹄疾步穩,創新超越。
目前,瓦軸海外市場持續增長,國際主渠道市場份額擴大。瓦軸高端汽車軸承公司里,工人三班倒,各條全自動生產線24小時連軸轉,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供貨持續處于高峰階段。出口世界知名公司項目第三批樣件交付,風電軸承和風電增速機軸承全系列為其配套,今年前三季度占到公司海外營業額的22%。
瓦軸集團正積極實施結構調整,發展高端產品,聚焦風電、工業傳動、鋼鐵、軌道交通等行業和新興產業配套高端軸承,重點突破,使企業在國際上成為世界頂端客戶的核心供應商,在國內多系列產品進入行業前10名企業,擴大市場占有率。
依托瓦軸國家大型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海外兩個研發中心,形成內外聯動的研發新模式,吸引國內外高端研發設計人才。組建并完善檢測試驗技術、工藝研發技術、軸承技術支持三大平臺,將瓦軸研發創新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
發力智能制造,瓦軸將重點研發高鐵、汽車、風電、鋼鐵等領域智能化軸承,同時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統和智能化服務平臺,建設智能制造工廠,以實現“管理精細化、制造數字化、產品智能化、商務電子化”,從而實現企業全面轉型升級。
瓦軸集團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打造創新引擎,正成為中國軸承行業的“領跑者”,不斷打造國際競爭力。企業高端產品的比例從2014年不到10%上升至今年的15%,中高端產品達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