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企業代表、行業專家一致認為,2016年是中國海上風電的轉折之年。”
幾乎停滯不前的海上風電或面臨轉折點。
6月22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2016海上風電領袖峰會”上表示,2016年將是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轉折年”。
此前,國家能源局“風電十二五規劃”曾提出,到2015年投運海上風電5GW,2020年30GW。但遠未達標,2015年累計實際裝機容量僅為1GW。
然而,2015年全球海上風電呈現爆發式增長,全年的裝機容量4.1GW,中國雖未達成目標,也在緩慢增長,彭博新能源財經風電高級分析師周憶預計,2020年,中國累計裝機將達到10GW,占全球新增總量的1/4。
由于海上風電具有距離用電中心近、不存在棄風限電等因素,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其前景不容置疑。
中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運營至今已近六年,東海風電場副總經理透露,截至今年4月已累計發電超過13億度。他建議,海上風電機組應選擇高配、高可靠性產品。
或臨轉折點,成本緩慢下降
在6月21日召開的2016海上風電領袖峰會閉門研討會上,史立山說,或許這個會將在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史上留下里程碑。“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企業代表、行業專家一致認為,2016年是中國海上風電的轉折之年。”
從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核準建設至今,中國海上風電建設已有8年時間,但截至2015年底,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僅有75萬千瓦,遠未達到風電十二五規劃的500萬千瓦。
為了推動海上風電的發展,2010年,國家能源局曾組織了一次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確定了四個建設項目,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史立山說,遺憾的是,這四個項目還沒有真正實施。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高出兩倍左右,折算為度電成本,仍然高出將近兩倍,周憶援引世界平均數據,目前,陸上風電的度電成本全球平均為78美元/兆瓦時,已經非常接近火電成本,但海上風電度電成本是117美元/兆瓦時。
另外,史立山表示,海上風電還存在機組設備可供選擇范圍小、施工方案難度高,以及輸變電設備和電纜鋪設特殊等困難。“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任何環節的單打獨斗都難以奏效。”
不過,與前幾年相比,海上風電也逐步解決了諸多問題,如電價、資源規劃、管理體制等。
2014年,國家發改委確定了海上風電標桿電價:近海為0.85元/度,潮間帶為0.75元/度。發電企業普遍反映,這一電價水平雖不高,但基本可以接受。
并且,海上風電資源規劃已經在十二五期間落實,目前,沿海各省(區、市)除廣西外,都有海上風電規劃資源,為開發建設提供依據。此外,項目建設的管理體制業已明確,項目核準權在地方政府。
由于海上風電具有距離用電中心近、不存在棄風限電等因素,史立山表示,其前景不容置疑。
2015年,全球海上風電呈現了爆發式增長,周憶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年裝機容量4.1GW,中國也將在2020年建成10GW。他稱,到2040年,海上風電投資額將占全球清潔能源投資2%,歐洲在未來25年將繼續主導海上風電市場,中國緊隨其后。預計到2030年,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會下降到100美元/兆瓦時。
史立山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國家海洋局修改此前出臺的海上風電管理規章制度,使之更加適應形勢變化,并研究不再設置規模限制的措施及更加清晰透明的程序。
“十三五規劃必須務實可行,不能紙上談兵。”史立山說。
首個電場發電超13億度,可靠性是剛需
中國首個大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為海上風電建設、運營積累了將近6年經驗。
日前,東海大橋風電場副總經理任浩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截至今年4月,一期100MW項目累計發電量已超過13億度,達到建設預期。”
東海大橋風電場一期位于上海市海域,選取華銳風電34臺單機容量3MW機組,于2010年并網發電,任浩翰表示,目前機組可利用率達到95%以上,在2016年1-4月則達到98.5%。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一期項目現已在去年11月出質保,并仍將由主機廠商華銳風電負責后續運維。
在談到海上風電經驗時,任浩翰認為,后期運維是一項保證發電量的關鍵任務,“陸上風電消缺(消除缺陷),只需開車到機組旁操作,但海上需要專門的施工船,并且需克服海上的氣候狀況。”任浩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實際上,一年之內,有一半時間不方便出海工作,運維費用占到總投資的1%左右。”
因此,任浩翰建議,海上風電機組的關鍵部件最好選擇“高配”以達到高可靠性,即使會增加一些初始投資,但在全生命周期內更加劃算。
自從更換領導層后,華銳風電將運維視為戰略轉型之一,成立了子公司銳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專門運維其已安裝的9000多臺風機,出質保后,東海大橋風電場仍由銳源公司繼續服務。
由于機組可利用率較高、成本控制較好、不存在棄風限電,任浩翰預計,一期項目可在12年左右收回成本。而風電機組壽命大多在20-25年左右。
據悉,東海大橋二期100MW項目也已運行,其中包括華銳風電一臺5MW機組。事實上,除運維外,華銳風電的另一戰略即是海上風電。
據華銳風電總裁徐東福透露,公司正在與上海綠色環保公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等科研機構共同研發漂浮式深海風電機組,并已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發改委申報立項。
漂浮式深海風電機組集合了全球領先的風電前沿技術,目前只在丹麥、葡萄牙有類似樣機,可填補潮間帶、近海風電的空白。
“預計今年底會有初步成果。”徐東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