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陸上風電風起云涌的發展趨勢,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則平靜許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根據彭博新能源統計數據顯示,海上風電成本是170美金/兆瓦時,高出了陸上風電成本78美金/兆瓦時的一倍,可以說海上風電是一個非常昂貴的清潔能源。
這也自然而然成為業內普遍關注的問題。在“2016海上風電領袖峰會”上,東方風力發電網記者從與多位業內人士的交流中得知,海上風電的成本有一部分是效率浪費。拿項目工程為例,船好的時候等天氣,天氣好的時候等風機,各種等,吊裝效率極差,缺乏整體調度和項目管理。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稱,根據目前全國海上風電建成的情況,進行一個初步的分析,海上風電的成本,設備及安裝占到66%,建筑工程占24%,應該來講海上風電主要的成本是在設備及安裝。
易躍春分析,從2009年到2015年相比,我們國家的海上風電度電成本,從單位千瓦2.3萬人民幣下降到目前的1.6萬左右,最主要的下降一個是風電機組,一個是從9千到現在的6千多。另外一個是基礎,從5千5下降到4千8。還有一個風電機組的安裝,從1千8下降到目前的1千3左右。即海上風電最主要的投資就是風電機組、風電機組的安裝,以及電氣。他強調,未來海上風電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通過創新降成本。
彭博新能源財經高級風電分析師周憶憶稱,未來歐洲海上風電主要的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項目將會在遠海的地方開發。這些項目本身的風資源比較好,但是開發的成本也會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另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大容量單機出現在歐洲的項目上,單機容量大的風機可以減少每個項目所需要的風機總的數目,它對于基礎建設的成本也有非常重要的下推的作用。
其實,海上風電成本的降低不單單需要風電企業自身降成本,政府還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支持海上風電的發展。這就需要政府和行業之間有一個很好的合作,政府了解怎樣能夠節省成本來更好地支持企業;企業根據這些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早在2010年時,英國就出臺了可再生能源的一些指導方針,要求減少發電成本,到2020年減少到100英鎊/兆瓦時。”據英國駐華使館中國氣侯變化與能源網絡可再生能源主管Christian Romig介紹,“我們會設計一個執行價格,如果這個電力的售價是超過了執行價格,在執行價格和電力價格里面就會有一個差值,這個政府會提供一些補貼。我們這是一個長期的風電補貼,這樣可以給整個市場提供更多的一個可預測性,在英國市場是這樣的。”
而且,全球一個主要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他們是逐漸取消了固定上網電價政策,慢慢的引進了一個招投標項目,來反逼海上風電項目降低它的電價。這個倒逼的政策,將會有一個成本下降的效果。
另外,要降低海上風電的成本,除了政策上的支持,技術上的進步,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還要有低成本的融資。亞洲開發銀行能源專家呂琳在報告中指出,在海上風電的發展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把政策手段和融資手段有效的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國家政府提供政策和總體支持,給海上風電的發展奠定基礎,地方政府可以給項目提供項目層面的支持,來支持一些示范項目。然后公共的投資可以提供貸款、股權融資,也可以提供一些風險調控的手段來幫助這個項目投資者、開發商。
如上所言,這些都做到了那么海上風電成本就真的會降下來嗎?我們當然希望能夠用上越來越多的清潔電力,但是降成本的這個過程漫長而艱難,我們希望真的像彭博新能源財經高級風電分析師周憶憶說的那樣,到2030年海上風電度電成本會下降到100美元/兆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