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水保(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是風電項目建設主體工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對項目的生態恢復及安全運行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日前,由中廣核風電貴州分公司負責建設運營的貴州龍里風電場1至4期風電項目,順利通過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和水土保持竣工驗收,成為貴州首個環水保竣工雙驗收的風電場。
據了解,2015年7月13日,龍里馬郎坡、大坪子風電項目取得水土保持竣工驗收批復;8月4日,龍里草原、坪子風電項目取得水土保持竣工驗收批復。截至目前,中廣核貴州分公司是貴州首家一次性通過風電項目水土保持竣工驗收的風電企業,且一次性通過4個項目驗收也尚屬首例。同時,上述項目又分為兩批,分別于8月26日和9月10日正式通過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據悉,龍里風電場1至4期風電項目總建設裝機容量192兆瓦,布置96臺2兆瓦機組,總投資15772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6520.83萬元,占總投資4.13%;水保投資4621.06萬元,占總投資2.93%。貴州首個環水保“雙驗收”風電場的“綠色秘笈”是什么呢?記者日前深入實地,透過諸多細節揭開了謎底——
秘笈一:砂石回填地也能長出草
今年國慶節期間,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連續多日遭遇陰雨天氣,但10月9日,當記者來到位于海拔1600米左右的龍里風電場1至4期風電項目現場時卻發現,雖然冷雨綿綿、寒風刺骨,但無論是風場道路還是風電機位周邊,都看不見任何積水或泥土松動跡象,沿途護坡擋墻一派綠意盎然,規整的排水溝壑水流暢通無阻,飽含水珠的各種花朵吐露芬芳、清香襲人……
記者查閱貴州省水利廳下發給龍里風電場1至4期風電項目的相關驗收鑒定書時獲知,這4個項目的驚擾土地整改率在96.14%至97.94%之間,水土流失總治理度在94.13%至98.18%之間,土壤流失控制在1.002至1.97之間,攔渣率在98%至99.45%之間,林草植被恢復率在99.05%至99.48%之間,林草覆蓋率在27.74%至33.01%。各份鑒定書均得出結論:“各項指標均已達到防治標準,保護和改善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
據龍里風電場場長葉升鵬介紹,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實施了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砌石擋土墻、綜合護坡、網格護坡、排水溝、排水涵管、覆土整治等工程措施;種植各種適合當地氣候和生態環境的植物,以及搭建臨時攔擋、沉砂池、掛網等臨時措施;在施工期的環境保護則采取了生態環境及景觀保護、大氣環境保護、水環境保護、聲環境保護和固體廢物回收等各種防治污染措施,運行期則側重環境綠化、生活污水處理等。
“每一個細節都高度重視,譬如每個機位旁的地基澆筑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和砂石土,這些地方的綠色植被恢復難度最大,但我們也絕不放棄,力爭實現‘砂石回填地也能長出草’;還有營運期更換的變壓器油屬危險廢物,也請專業的能源公司進行定期回收處理。”葉升鵬說。
秘笈二:煤層上的“植物實驗”
在龍里風電場內,記者發現環水保工程常見的網格梁護坡、擋土墻等水泥硬化措施并不多見,而是以植物恢復為主,尤其風場道路兩旁整齊排列、間隔栽種的松柏、水冬瓜木等小樹苗非常醒目,尤為特別。
環水保項目經理廖容生告訴本刊記者,在風電場建設項目啟動前,中廣核風電公司的有關領導就提出了“盡最大努力保持開發地原生態風貌”的環水保治理思路,因此項目剛立項,他們就已提前進場做“植物實驗”。
“沒想到,一開始的土壤檢測結果數據就非常差,多數區域都是含硫元素非常高的煤層土,營養值很低,有些地方的PH值甚至為零。是我們迄今為止,遇到過的最差的土質環境。”有著10余年環水保工程經驗的廖容生感嘆道。
從2013年起,廖容生他們就在項目地預先開辟了近400個平方的“植物實驗區”,僅草籽就試種了10余種。經過一年多的反復對比、觀察和論證,最后確定草地恢復選用黑麥草、高羊茅、白三葉等多年生草種,植被恢復選用常青藤、紅花繼木等藤類和灌木植物,樹木栽種則選用了松柏、藏柏、扁柏和當地土生植物水冬瓜木。
更難的卻是,怎么能讓這些草和樹快速成活?廖容生說,為此他們在總計約400萬平方米的地面上,采取了施肥養土措施,“我們現在正在做的貴州臺江的一個風電項目,那些地方施肥一兩次就可以優化土質,可龍里風電場要反復施肥五六次以上,有些地方的土還需要從外面購買。”廖容生說。
在貴州高原山區,如何協調好風電開發與當地農牧業發展的關系,也是環水保工程必須重點考慮的內容。對此,廖容生介紹,龍里草原的畜牧業以牛馬為主,所以他們特別選擇了最適于當地氣溫、復長迅速的黑麥草。由于有效做到了與當地居民的和諧共處,龍里風電場1至4期項目建設運行以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一起環水保投訴事件,也成為此次驗收順利通過的關鍵因素。
秘笈三:綠色開發理念貫穿始終
據了解,長期以來,貴州省上級主管部門對環水保驗收始終保持非常嚴格的驗收標準。貴州省水利廳驗收專家組在對項目進行評估驗收時,一致認為中廣核貴州龍里1至4期風電項目依法編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并實施了方案確定的各項防治措施,完成了建設期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建成的水土保持設施質量總體合格,具備正常運行條件,且工程運行期間的水土保持設施管理維護責任落實到位。同時,貴州省環保廳驗收組對這組風電項目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貴州是生態大省,也是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尤其我們龍里風電場選址為海拔較高的山區,陡坡多、土層薄、植被養護困難、蓄水保水能力不強。”中廣核風電貴州公司總經理高龍表示,但作為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中廣核在“安全、質量、環保”三大核電文化的深深影響下,始終堅持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貫穿于風電項目的選址、論證、建設、運維全過程中。在項目選址環節嚴格把關,堅決避讓環境敏感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加大水保、環保投入,減少對原地貌的擾動。每一個風電場均注重環保、環境、文化因素,并因地制宜,根據項目所在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特點,精心打造既體現中廣核文化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標桿風電場項目。
高龍表示,中廣核風電貴州分公司后續將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的管理,加強風電場水土保持設施的后期維護管理,認真履行中廣核“發展創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的企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