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下的國際氣候談判,美國和中國的態度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當初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就是因為美國國會認為在發展中國家不設定具體的減排目標的情況下,給自己設定具體的減排目標會阻礙美國經濟的發展。如今,新的協議將制定出來,如果美國再次扮演消極的角色,不利于美國新能源戰略的擴張。但是,如何使中國在減排上做出具體的承諾,使得美國國會可以接受具體的減排目標,對于奧巴馬的新能源戰略而言,極為重要。
此前,聯合國2009年第五次氣候變化談判在巴塞羅那結束,會談未能在減排目標和資金等關鍵問題上取得實質進展。
談判難以取得進展,焦點集中在南北矛盾。發展中國家認為,鑒于大氣層中的大部分溫室氣體都是發達國家歷史累計造成的,在制定新目標時,發達國家除了自己大力減排外,應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而發達國家一方面想給發展中國家施加減排目標,一方面又不愿給自己設定減排目標,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業內專家表示,奧巴馬訪華,如果能在氣候問題上有所妥協,將對年底的哥本哈根談判產生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