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2:美歐100多年的撕逼史
在歐洲人看起來,美國佬口音土鱉,又沒有悠久的歷史。和歐洲隨便哪一個國家比起來,真是土到不行。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美國崛起。緊隨其后的兩次世界大戰直接讓歐洲摔出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無論是政治上、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被新大陸完全超越。
然而盡管歐洲人承認了與美國之間的現實差距,但是骨子里的驕傲和尊嚴始終不滅。上文中那些歐洲人對美國的吐槽,僅僅只是冰山一角,但從這里不難看出,美歐在文化上和認同上,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
具體到這次并購可以看到。歐盟對于GE的嚴苛要求,一方面是出于反壟斷的考慮,但也存在最大程度的想保留歐洲企業的尊嚴和技術獨立性。
GE要面對的問題也不止這些。法國企業的文化,對于一個講求高效和實用的美國公司,是否能適應?這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從純粹的技術角度看,也許阿爾斯通的燃機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法國人驕傲的性格讓他們對市場營銷并不算精通,也因此市場份額不高。
可以看到,盡管在傳統工業和制造業上,歐洲相比于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歐洲人的高成本、惰性和傲慢也讓他們在殘酷的全球化競爭中落伍。
這些問題GE沒有想到么?我想應該不會。但顯然它有自己的算盤。縱觀GE公司發展史,并購占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內幕3:GE的算盤
在美國歷史上,GE是自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唯一至今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此處應有掌聲。
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據。縱觀百年歷史,并購在GE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很多補充。
但是我們也發現,很多公司在被GE并購之后,其發展也就逐漸不如之前。RCA公司、博格?華納、Roper、Montgomery Ward、Celco、Amersham等等。被收購之前,它們或者是行業領先者,或者是正當紅。
GE的并購為自己帶來了更廣闊的經營領域,同時,這也是消滅競爭技術的最快捷手段。
打一個也許恰當,也許不恰當的例子,GE對阿爾斯通的并購,也許目的從一開始就不是阿爾斯通的燃機技術,而是其在一些國家或者地區的銷售網絡、技術人才等等軟件。而GE可以通過這些,讓自己在燃機方面更加強勢。在未來的70%當中,又有多少是留給阿爾斯通燃機的呢?
更不要忘記了,阿爾斯通幾乎掌握了歐洲一半的電網市場,在這個方面GE之前可以說是偏弱的。現在GE又一下子成為了電網市場的巨頭。
看起來,精明的美國人又一次戰勝了歐洲的老舊貴族們。歐洲傳統文化和美國新殖民地文化之間的對狂,卻還依舊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