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兩家公司目前正在尋求與丹麥技術和運行維護服務供應商展開商業合作的機會。預計上述合作能夠在可接受的投資回報周期內,為我國投資商提升風機滿負荷運行時間。丹麥能源署與中國國家能源局正在著力促成這一合作,一旦雙方成功達成合作關系,會借助其成功經驗推動中丹開展更大規模的合作 項目。
大唐新能源股份公司安全生產部副主任吳立東表示,風電故障太高會為企業帶來很大損失,頻繁維修也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減少收入,所以風機可靠性對風電企業至關重要。
據介紹,一個人一天最多也就檢修8臺風機,其工作強度非常大,而通過設備更新,則能提高風機運行時間、降低檢修率,為企業贏利提供保證。
業內人士稱,風機質量是企業贏利的根本,沒有高性能的設備做保障,再好的風力資源也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海上風電成為合作新領域
如果說陸上風電是中丹風電合作的起點,而海上風電項目則是中丹合作的又一個新領域。
海上風電是我國風電企業從現在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一方面,我國海上風力資源豐富,另一方面,我國海上風電資源靠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尚不存在棄風限電問題。
有資料顯示,中國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為2億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為5億千瓦;潮間帶和潮下帶灘涂資源以及深海風能資源也較為豐富。
但是,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還處 在一個比較前期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行業。許多前期建設的項目如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工程拖期、施工難度大、運行設備的腐蝕等。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施鵬飛在一次海上風電研討會上表示,我國海上風電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設備廠商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缺少經歷過長期考驗的海上設備供應商,部分供應商無海工經驗,對海上工程理解不足,施工過程無法提供有效支持。
丹麥是世界風電發展最快最好的國家,在1991年建成全球第一座海上風電場,擁有20多年的海上風電場運營經驗,有完整的產業鏈,走在了世界前列。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開發商是丹麥DongEnergy公司,全球超過一半的海上風電場由該公司開發。
當前,海上風電已成為全球風電發展最前沿,各國都把發展海上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激勵下,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與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