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母親河,她養育的紅柳是最堅韌的植物,無論自然環境多么惡劣,它們都與風沙抗爭,守護者瓜州這片土地。
這里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140.6毫米。
古人說,瓜州的風是魔鬼的兵器,無堅不摧。在瓜州的歷史上,記載最多、最詳實的資料就是風的故事。這里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刮7級以上的大風,從唐代至今的1200年間,這里共有37座城池被風沙埋壓,變成了廢墟。
從地形上說,這片戈壁與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阿爾金山山脈以及疏勒河谷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喇叭狀”地形,形成氣流“狹管效應”。
改革開放前,瓜州縣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僅有榆林河小型水電站。由于科學技術滯后,利用風力發電,當時還是個神話。
瓜州縣是甘肅省風能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據氣象部門最新評估結果表明,瓜州縣風力資源量大質優,風向穩定,風能密度高,無破壞性風速,風能資源可利用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年風能資源可開發量2000萬千瓦以上,且瓜州縣區域地勢平坦開闊,集中連片開發面積大,交通便利、臨近電網,具有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場的優越條件。
甘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決策。
2006年3月,瓜州百萬千瓦風電場一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始動工建設,總投資8.3億元,瓜州縣風電大開發從此拉開了序幕。
隨著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酒泉市的交通運輸、金融、通訊等產業,開始發展壯大,典型的當屬瓜州縣,因為在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的516萬千瓦裝機中,瓜州占74%。
2007年,省上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規劃和構想,使瓜州縣風電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瓜州全力實施“風電強縣”戰略,唱響了打造“風電王國”的大風歌。
瓜州人民變風害為風利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九月,走進河西走廊,走進瓜州,藍天白云,映襯著那一排排不停旋轉的白色風車,一望無際的戈壁空闊、干凈、靈動,格外壯觀。
打造風電產業航母
我國風電起步于30多年前,但真正快速發展卻是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間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期。這十年來,我國培育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風電市場。
2014年,中國風力發電量達到1534億千瓦時,而核能發電量是1306億千瓦時。盡管風能已經超過核能,但仍缺乏能源改革和系統靈活性。這意味著,要在短期內取代煤電將是非常困難的。來自全球風能理事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需要對其電網運營以及電力市場進行一次改革,以使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