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存量傘形信托,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場內杠桿。9月14日(周二),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再次下降284.46億元至9533.98億元,創出股災后的新低,這已經是融資余額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降。
清理存量傘形信托,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場內杠桿。9月14日(周二),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再次下降284.46億元至9533.98億元,創出股災后的新低,這已經是融資余額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股災發生后,許多券商已經陸續放寬了一些兩融業務指標標準,包括將一些原本調出標的證券的個股重新調入,或對部分折算率調為零的可充抵保證金證券重新給予一定的折算率等。9月1日,廣發證券發布公告稱,“恢復中國中車融資標的資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中車已經跌出了價值?
部分券商上調證券折算率
事實上,早在7月上旬,就出現了部分券商放松兩融業務指標的現象。如中信證券今年4月27日將658只可充抵保證金證券折算率調整為零,引發軒然大波。
但7月6日,中信證券將許多調整為零的可充抵保證金證券,重新給予一定折算率,也就是說投資者可以將手中這些股票作為抵押物,向券商融資或者用以維持保證金比例。比如,7月6日起,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的折算率從零調整為0.5,中國船舶、全通教育等則從零調整為0.3。
同時,也有其他券商對可充抵保證金證券折算率進行了調整,所不同的是,很多券商是每日都對一些證券的折算率進行調整,而非集中調整。比如,9月14日,申萬宏源共調整了22只可充抵保證金證券的比例,其中16只調升,6只調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德紅外、洪濤股份的折算率從27%上調至 45%,仁和藥業、好萊客等從30%上調至50%,國債1519等三只債券從零調整至60%。也就是說,持有上述個股的融資者可以獲得更多的融資資金。
廣發證券重新調入中國中車
除調整折算率外,券商對一些標的證券的調整更為市場所關注。5月29日收市后,申萬宏源將兩市第一權重股——中國平安,調出融資標的,而現在回過頭來看,其恰逢股災前半個月。盡管當時申萬宏源給出的理由是“由于其內部風險控制的原因,公司的中國平安融資規模已經超過了單品種融資規模限制指標”。不可否認的是,此后中國平安也成為融資客撤退的主戰場,其融資余額從6月18日巔峰時的523.69億元,下降至9月14日的167.58億元,減少了68%。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后發現,目前,中國平安已經被申萬宏源重新調入融資標的,融資保證金比例為61%。
此外,今年上半年,尚未合并前的南北車被多家券商調出兩融標的尤為引人注目。而9月1日,廣發證券發布公告稱,“恢復中國中車融資標的資格”。此時,中國中車合并后復牌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標的或者可充抵保證金證券都被放寬,如齊魯證券對一些停牌、或者高位停牌后復牌的個股采取了調低折算率的方法。昨日,齊魯證券將煉石有色折算率從40%下調至28%,新興鑄管從35%下調至28%。這兩只個股均是股災前停牌,昨日復牌后全部“一”字跌停。另外,齊魯證券還在9月7日將近期飽受爭議的恒生電子調出融資標的。
一位私募指出,目前市場上無論是可融資金,還是杠桿環境等,都較股災前更好。“以前常常出現想融資買入卻被告知沒有額度的情況。而現在主要還是市場信心不足,但只要場外配資清理工作不結束,預計市場一直會偏弱。”
長城證券指出,清理杠桿被認為是這波調整的主要導火索,現在監管層依然在對融資融券和場外配資業務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兩融降杠桿過程仍有可能延續,應該留一份謹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