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裝速度”創造
自建風場開發管理新模式
——海裝風電自建山西昔陽斯能
200MW風電場
舉行風機并網啟動儀式
6月12日,和風麗日,旌旗招展,一派喜慶景象。上午10點18分,海裝風電自建昔陽斯能200MW風電場風機并網啟動儀式,在該風場升壓站外隆重舉行。中共昔陽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根元,中共昔陽縣委副書記張馳,海裝風電公司董事向宗軍、股東代表王曉林、黨委書記黃彪、副總經理孟黎,合作方山西潤世華集團董事長、上海斯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錦輝,以及昔陽縣政府有關部門領導、老干部、項目公司人員、工程調試人員和施工單位代表、村民代表共8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刷新同類工程建設速度
昔陽斯能200MW風電場項目位于山西省昔陽縣內,海拔1400米以上,風電場南北長約28KM,東西寬約15KM,場址地貌類型以構造剝蝕的高中山地貌單元為主,共計吊裝100臺“海裝造”2MW風電機組,分布于丘頂或山梁上。該項目是山西省重點工程,是海裝風電推進“一陸兩翼”戰略的最新重大成果,標志著海裝風電在新能源投資開發領域創造了自建風場開發管理新模式。
該項目配套建設了升壓站、輸配電線路、生產生活等輔助設施。該工程經歷了冰封嚴寒的冬季施工建設期,克服了場內復雜多變的地質地形條件,在“工期緊、任務重、難度高”的情況下,按照科學方法施工,在一年內完成建設任務,全面完成了“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等關鍵指標,刷新了同類風電場項目工程建設的行業速度。2014年4月19日,首批風場道路建設單位進場;2014年7月1日,全面開工建設;2015年6月6日,成功并入國家電網。
中共昔陽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根元在啟動儀式上代表昔陽縣委、縣政府發表講話指出,本次并網啟動儀式是昔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事、喜事,標志著昔陽縣工業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該項目是昔陽縣的重點轉型標桿項目,從開工到投產,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創造了“一年開工、一年建設、一年投產”的新紀錄。王根元縣長表示,昔陽縣委、縣政府將持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一流服務,支持政企雙方攜手譜寫合作共贏、和諧發展的新篇章。
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共贏
昔陽斯能200MW風電場項目由海裝風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即中船海裝(北京)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與上海斯能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是符合國家生態文明總體布局和產業規劃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這種創新合作模式打破了風電場建設常規融資模式,實現了在混合所有制下融資模式的創新,更是“軍民成果融合、央企民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海裝風電公司黨委書記黃彪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致辭強調,海裝風電貫徹落實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四個創新”精神要求,開展與上海斯能公司的合作,這是創建新能源投資開發新模式的重要里程碑,有效實現了多方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共贏。首先,海裝風電踐行“央企與地方深度融合”的戰略部署,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主動為地方社會創造財富,與昔陽縣政府和群眾互助互信,實現了和諧發展、共同發展。其次,雙方充分發揮央企“國家隊”和活躍民營資本的互補優勢。海裝風電的“資金、管理、技術、品牌優勢”和上海斯能公司的“項目資源及本土資源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合力,全體參建人員思想統一、無私奉獻、克服困難,樹立了風電項目“標準化、精細化”管理的標桿。
山西潤世華集團董事長、上海斯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錦輝代表合作方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強調全體參建人員齊心協力、并肩拼搏,僅用一年時間,創造了山西風電建設史上的奇跡,工程建設速度和建設質量均為行業領先水平,成為了國家電網山西公司一次性并網容量最大的風電場。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初夏時節,昔陽縣內,綿延青翠的太行山上,綻放出了最美的100朵“海裝造”風電之花。這是海裝風電迄今為止一次性開發容量最大的自建風場項目,得到了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和股東單位的大力支持。這是“海裝人”用智慧和汗水創造的風電領域“海裝速度”,集中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投資開發領域的良好運作管理能力,充分體現了中船重工集團內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