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金雷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上市,成為目前我市第一家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本土企業。作為土生土長的萊蕪企業,金雷風電自2006年3月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壯大,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技術實力雄厚的風電主軸生產企業之一。此次成功運作上市,不僅意味著企業發展步入新平臺,更為全市企業發展樹立了示范標桿。為此,本報記者對金雷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深入采訪,探究他們成功上市及快速發展的秘訣。
親手敲鐘,宣告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上市。9年前,對剛踏入風電主軸行業的伊廷雷來說,只是一個夢想,這樣的一天在頭腦中只是概念化而無細化。然而,這個夢想在2015年4月22日變為現實。上市,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創業主板發力,伊廷雷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上市“水到渠成”
上市,是很多企業的目標。
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具備一定條件后,為謀求更快發展,由單一的產品經營,走向產品經營、資本運營相結合發展路線,實現外延式擴張。而這種通過IPO募集資金的企業運營方式也是企業雄厚實力的象征。
金雷風電成立于2006年,在董事長伊廷雷的帶領下,打造集風力發電機主軸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企業。9年過去了,如今的金雷風電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技術實力雄厚的風電主軸生產企業之一,是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恩德(德國)、歌美颯(西班牙)、蘇司蘭(印度)的主軸供應商。
然而,在金雷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伊廷雷明白,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經濟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傳統的融資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而一旦企業上市,將會是另一個局面。在伊廷雷看來,上市后,金雷風電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較大規模的股權融資,進一步增強公司實力,利用資本市場的無形之手不斷改造公司治理結構,強化管理、經營和內控制度,為實現后續融資、業務延伸和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風電主軸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生產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從創業到發展我們始終重視同資本市場的融合,一直以來,企業同各大銀行金融機構建立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上市后,將為金雷風電的發展再次注入活力。”
歷時四年“修成正果”
4月22日這天,金雷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創業板正式上市。說起那一刻,伊廷雷很激動,畢竟這是他以及整個團隊緊鑼密鼓謀劃了4年之久的大事。
4年前,金雷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全力謀劃發展新版圖。作為上市運作的主要負責人,副總經理王家庚說,企業的發展永遠離不開資本的擴張,資本和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如果沒有資本的支持企業不會做好。“所以那時候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把金雷風電同國際資本接軌,怎樣使企業更加規范并且國際化,有更好的發展?”
2011年,金雷風電正式啟動上市工作,同年7月1日接受上市輔導,2012年3月9日通過山東證監管的輔導驗收并向證監會報送上市申請材料,2014年4月2日向證監會報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2015年3月13日正式通過了證監會審核。
這一路并非一帆風順,期間經歷了不少困難。“如果說上市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我覺得應該是時間上的折磨。”王家庚告訴記者,運作上市期間,正好趕上證監會進行財務核查階段,暫停審核了一年半的時間,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兩年左右就完全可以上市。“在能不能上市這個問題上,我們從來沒有擔心過,畢竟具備了上市的實力。”在準備上市的那段日子里,對王家庚而言,手頭上永遠有干不完的活。“這只是一個過程,只要我們努力,沒有什么難的。”
緊隨時勢謀劃新發展
2015年4月22日,伊廷雷終于在深圳創業板敲響鐘聲,山東萊蕪金雷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正式掛牌交易,標志著金雷風電這個在萊蕪“深耕細作”了9年的本土企業終于成功上市。對未來的發展,金雷風電又有了新的規劃。
總投資2.5億元的“2.5MW以上風力發電機主軸產業化”項目就是未來金雷風電的發展重點。未來3年內,金雷風電計劃完成“2.5MW以上風力發電機主軸產業化項目”,力爭到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9億元,產能達到72000噸/年,全面提升鍛壓、熱處理、機械加工、涂裝的生產能力,強化產品成本優勢、全流程加工優勢、質量控制優勢、客戶資源優勢、品牌領先優勢,跨入具有全球領先技術水平的主軸制造商行列。
打造世界風電主軸第一品牌,一直是金雷風電的目標。“雖然每個企業都想把自己的宏偉藍圖擴展得更遠,但在發展中一定要穩,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及資金實力逐步進行擴張。金雷風電也一樣,會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制定規劃,按部就班,根據自己的定位、實力逐步實現自己的發展戰略。”伊廷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