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電力結構調整明顯加快。2012年后火電新增裝機容量延續下滑態勢,從5065千瓦降到2014年的4729千瓦,占比從63.2%降到42.8%。水電、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增長迅速,占比從36.9%上升到57.2%。
火電利用小時下降。我國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實行優先調度,因此在電力供給寬松的情況下,火電容易受到清潔能源的擠壓。受宏觀經濟疲弱、持續高溫天數減少和來水偏多等因素影響,2014年火電利用小時數為4706小時,同比減少300多個小時。
投資政策:
蔡國雄認為,氣象短期預報在發展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等方面也有重要價值。“氣象預報可以告訴風電場什么地方刮風、刮多大的風、刮多長時間的風,同時有利于風電與其他電力資源的銜接配合。如果可以及早將氣象信息提供給電力部門,火電、水電、風電等各機組可以分別提前做準備”
投資動態:
2014年,主要受風電上網電價政策調整預期影響,風電投資完成993億元,首次超過水電、火電、核電投資,成為電源建設中完成投資最多的一類,同比大幅增長52.8%?;ㄐ略霾⒕W風電裝機容量2072萬千瓦,年度新增規模首次超過2000萬千瓦,同比增加585萬千瓦,其中甘肅、新疆、內蒙古、山西、寧夏、河北和云南新增并網風電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截至12月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9581萬千瓦,同比增長25.6%,其中內蒙古和甘肅分別達到2070和1008萬千瓦。
近年來,在棄風限電形勢影響下,我國大型風電基地建設速度放緩,而并網條件較好的低風速地區風電開發成為熱點,許多設備制造企業根據需要研制出“低風速型”、“高海拔型”風電機組,使得年平均風速低于 6m/s 的地區也具備了較好的經濟可開發潛力。低風速區域大多位于我國中南和西南地區,新建風電場大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帶,選址困難加大,風電場大多規模較小,相對北方大型風電基地的管理模式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必須要研究出一種適合小規模單一風電場的模式,以達到效益和安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