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劃到今年底,我國將建成500萬千瓦海上風電,從目前情況來看,完成這一目標幾乎沒有希望。”日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雖然記者未查到2014年的公開數據,但相關統計顯示,至2013年底,海上風電僅僅完成裝機容量近39萬千瓦,不足規劃目標的1/10。“事實上,自2007年渤海綏中近海風電場開始建設以來,海上風電的建設計劃從未如期達成。”上述人士說。
就此現狀,有學者建議下調2020年海上風電3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也有專家向記者表示“不應過于糾纏于裝機數字,更應關注數字背后反映出的海上風電發展面臨的頑疾。”
海上風電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
南通海洋水建工程有限公司是國內具有海上風電施工經驗的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之一,該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我國海上風電技術標準體系有很多缺失,雖然制定了部分前期工作技術標準,但還未形成完善的標準體系,難以對工程全過程實現有效指導,致使海上風電建設面臨技術風險和成本控制等難題。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說,海上風電沒有健全的技術標準,就相當于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裝、運行管理和維護方面缺乏技術規范。“產業要發展,標準體系必須先行。”據悉,《海上風電機組設計評估規范》等相關標準正在編制過程中。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各項技術均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諸多技術難題,海上風電基本上還沒有形成一套獨立的設計方法和檢測、安裝、運行、維護體系,海上風電產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黃開云表示。
此外,據了解,我國的海洋水文測量、海底地質勘查工作等基礎性工作也很薄弱。“海上風電開發涉及海事、國防等多個領域,各地相關職能部門實際執行管理標準不一,前期工作周期較長,也給海上風電開發帶來一定困難。”江蘇某風電開發企業相關人士稱。
一家知名風機制造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陳,雖然國內諸多企業都在進行海上風電的技術儲備,但并沒有建立起與海上風電需求相匹配的核心技術能力和產業競爭實力。我國5兆瓦和6兆瓦級的大容量機組在制造方面還處于少量試運行階段,海上施工設備還不能適應多種建設條件,對海上風電基礎的設計、施工研究試驗不足,離岸變電站和海底電纜技術等級也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