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市郊喬治湖邊山頂上的風電場。
據路透社報道,由于澳洲的政策因素,該國風電產業面臨高達130多億美元的企業巨額撤資,不僅影響到經濟,也威脅到澳大利亞完成其設置的清潔能源目標。(1美元約合6.25元人民幣)
一年前,新一屆保守黨提出將削減對風力發電產業的財政支持,導致澳大利亞國內約44個風電項目被迫擱置,其中約半數為境外投資項目。投資商和開發商紛紛表示,如果削減計劃實施,將考慮縮減在澳產業規模,甚至全面退出澳大利亞。此外,包括Infigen和太平洋水電公司在內的澳大利亞本土企業也受到影響,被迫擱置國內項目。Infigen表示正在考慮將全部資金投入更具前景的美國市場。
西班牙天然氣公司旗下風電公司諾薩聯合集團澳大利亞業務發言人沙克·莫哈杰拉尼(Shaq Mohajerani)表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是導致當前風電產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我們仍在尋求出路。”
西班牙安訊能能源公司發言人也稱公司在澳業務“停滯不前”,但他們“期待澳大利亞迅速出臺新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框架,希望能夠保留在澳業務。”
近幾年,德國縮減了對太陽能電力產業的資助,導致太陽能企業紛紛破產,產業市場迅速縮水;意大利計劃削減對太陽能企業的資助,此舉引發大規模撤資;西班牙、希臘、保加利亞和捷克共和國政府也紛紛削減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政府對能源支出的控制和預算削減也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風力發電是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第二大來源,位列太陽能發電之前,僅次于水力發電,創造了澳大利亞1/4的清潔能源,約占該國能源總需求的4%。在澳大利亞,居民安裝屋頂太陽能板可獲得額外補貼,而風電場則需要獲得相關“許可”或是購買政府發放的可交易安全資質,以此抵消運營成本。
一年前,保守黨領袖托尼·阿博特當選澳大利亞總理后,要求對國家2020年前清潔能源使用目標進行復審,并最終要求將目標值縮減三分之一,以契合不斷下降的能源需求總量,目標總量的減少意味著“許可”價格將隨之下調。
美國通用電氣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公司,是幾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持股方。該公司發言人近日表示,未來的投資將“取決于政策環境何時能令投資方重拾信心,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必須出臺。”
由保加利亞、波蘭和美國三方投資的風電場CWP可再生能源項目目前有1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71.86億元)受到凍結,該公司總經理艾利克斯·赫維特(Alex Hewitt)表示,一旦可再生能源目標被削減,“將導致大規模撤資,我們是否會徹底退出澳大利亞市場現在還不好說,但是裁員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