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門子正在運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進自身的業務模式,那不少人會覺得這是在強拉硬扯炒概念。因為互聯網思維一詞是時下互聯網公司、IT公司熱炒的概念。但對于傳統制造業技術集大成者西門子而言,能多大程度的思考互聯網思維,在全球,包括在中國去實踐它呢?站在媒體視角觀察,本刊記者認為:西門子正在運用屬于它自己的互聯網思維,打造全新的制造業模式。這當然要從西門子的數字化工廠談起,從西門子近期完成的組織架構調整談起。
西門子股份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首席執行官胡桉桐
2014年10月,是西門子2015財年的開始。西門子也對外宣布正式完成公司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取消原來的“業務領域”層級,將原有的16個業務集團合并為9個,新組織架構將更加扁平。在西門子新的組織架構下,原有整合在一起的工業自動化及驅動技術業務重新分為數字化工廠集團與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兩大業務,西門子股份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首席執行官胡桉桐(Anton Huber)先生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說:“每一次重組,都有重組的目標。沒有人能保證每次組織架構的調整都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關鍵的是,我們要采取我們認為能夠服務于我們目標,創造出我們預期價值的最好方式去實踐它,這就是當今組織架構調整的意義。”
在西門子最新的戰略中,“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是其三大業務核心。電氣化更多涉及到其新架構中電力能源有關的業務,而毋庸置疑,西門子對于其核心的自動化業務是極其看重的。在新的組織架構中,西門子打破了原來的自動化業務架構,將面向離散制造業和過程工業的業務相對獨立出來,形成了數字化工廠集團,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兩大業務集團。這迎合了離散制造業與過程工業對于自動化方案在需求上的明顯差異。而數字化工廠集團這個名字也讓人意識到,西門子已經旗幟鮮明地將其在離散制造業的自動化業務目標——“數字化工廠”——做為集團名稱而貫徹執行了。
數字化
為什么是數字化?這正是西門子突出強調的“三化”概念中,邏輯上最上層的“一化”,也正是西門子要在自己具有明顯市場優勢、產品優勢、解決方案優勢的離散制造業積極推進的下一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
胡桉桐告訴記者:西門子在積極實踐德國國家戰略工業4.0的遠期目標的路線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推進數字化工廠業務。數字化工廠是將產品從研發設計,到測試驗證,到生產制造,通過數字化工具將數據鏈,信息鏈串聯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做就是在構建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更多的生產相關的數據都會從設計前端直接傳遞過來,而這種虛擬的數據可以做到易傳遞、易保存、易修改、易重用。所有制造端需要的制造信息都已經在數字化的虛擬空間中存在了;對于現實的物理空間中,工廠今天要生產什么,明天又要生產什么,生產工藝如何改變,產品質量如何得到有效保證,這都可以直接從虛擬空間中調用,直接準確高效地用于生產。
那對于中國的離散制造業企業,這種數字化工廠的愿景目標能否實現呢?如何能夠較快地實現呢?胡桉桐解釋說:“離散制造業企業,尤其是在市場中活躍的,如中國的離散制造業企業,需要數字化工廠技術。這一點我們非常清楚。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如此明確的將集團的名稱都直接使用數字化工廠這一概念的原因。西門子提供360度全系列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并基于當前市場發展狀態提出數字化工廠的清晰愿景,數字化工廠就是工廠的未來。”
“正如機器取代人力、牲畜主導生產過程,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發展經歷了長期的過程,同樣,數字化也需要個發展過程。中國的制造業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求,會選擇不盡相同的道路實現數字化工廠愿景,我們完全可以為此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至于企業如何為實踐數字化工廠愿景做工作,”胡桉桐先生繼續說道,“我個人認為,要抓住‘模擬’(Simulation)概念這個核心,這是數字化工廠的精髓所在。制造環節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復雜的環節,涉及的工藝、工具繁多。我們建立相關的虛擬化模型,并隨時可以改進,調整它;我們利用計算機虛擬化的計算能力、云技術,構建一個制造導向的數字化世界。剩下的,我們只需決定在真實的物理世界中,選擇哪一種產品,去完成相關的自動化制造流程而已。”
在胡桉桐先生眼中,數字化工廠給工程師提供了一種可能,一種將產品研發與制造執行一體化的可能。這將改變原來很多傳統的制造程式,節約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