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三一集團斥巨資進入新能源裝備領域,創立三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更名為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簡稱三一重能)。目前公司專注于大型能源裝備的研發和制造,主營產品:陸上型風機,海上型風機,海上風電施工裝備?,F產業園區位于北京市昌平南口鎮,占地面積3600畝,擁有兩座面積4萬平米的現代化生產廠房。三一重能秉承了三一“一切源于客戶,一切源于創新”的理念,堅守著“品質改變世界”的信念,血液里流淌著三一人的“大膽創新與勇于開拓”的基因,立志在新能源領域大展宏圖,將公司打造成為三一集團在北京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三一重能耀眼領導層:易小剛 & 謝志霞
易小剛先生:在三一集團董事中排名第四,是助力三一集團橫跨諸多技術難關的汗馬功臣,其在國內重工機械領域的研發水平也成為三一集團先后推出與國際巨頭同步產品的關鍵因素。易小剛先生還獲評”首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是工程機械行業唯一獲獎者;2015年1月9日再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第五次折桂國家科技大獎,成為本年度唯一獲此獎項的工程機械企業。
由此可以期待著易小剛先生對三一重能風電板塊的革新,尤其是風電核心技術的突破。
私下跟易小剛先生溝通,他的發展思路是實現“高效能(減少停機時間),高發電量,高可靠性,低成本,多使用,為客戶創造效益”。
謝志霞先生:2014年初擔任三一重能總經理。在這之前,他擔任三一路面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該公司在2013年的業績逆市增長,前8個月較去年同比增長近30%,出口增長近50%,在整個三一集團各個公司中可謂表現良好。謝志霞先生在三一集團14年,一直負責工程機械板塊的市場營銷部分,在營銷區塊做出了卓越成績。
從2007年以來,由于大的經濟背景等多方面原因,公司未取得理想成績。2014年風電行業全面復蘇,新年伊始,集團派首席科學家易小剛領軍三一重能研發,旨在重新喚起風電創新的活力。同時,派深諳市場的謝志霞統領營銷,希望在風電市場開辟一片新天地。經過十多個月的努力,三一重能終于在易小剛、謝志霞先生的領導下,實現了自創立以來的首次盈利,這是三一重能歷史性的突破,并迎來了新能源發展的戰略機遇。
公司戰略
在2013年,調整產業結構板塊、市場戰略及商業模式后,如今放在集團公司第一位,并被梁穩根董事長認為在未來最具增長潛力,也最有可能再造就一個”三一重工”的便是能源裝備板塊。在這一領域中,排在首位的便是風力發電。2014年12月20日,三一高層齊聚北京總部,專題研討三一重能中長期發展戰略。會議一致認為,風電是當前三一集團戰略轉型的最重要的板塊之一,將傾集團之力支持風電產業發展。謝志霞先生提出成為”世界風電第一品牌”的經營目標。
新能源戰略是中國的國家級戰略。國家領導人溫家寶,胡錦濤,習近平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分別表示至2015,2020,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新能源)消費比例將提升至12%,15%,20%。在此大的宏觀背景下,行業專家指出,此次三一重能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確立,必將讓浴火后的三一重能煥然一新。
公司愿景:締造世界最高品質的產品,成為全球風電第一品牌,為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
三一重能始終著眼于前沿技術及未來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目前在三一集團首席科學家易小剛的帶領下,已組建了一支600多人的研發團隊,完全掌控風電產品的高速雙饋風電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包括葉片、增速箱、發電機、控制系統等在內的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形成制造能力。由于重大部件均由三一重能自主研發,打通了全產業鏈以及提供總體解決方案,這樣的模式對于現在的三一重能來說,其最大的優勢便是產品質量可控,避免受國外技術的制約,可利于進行個性化設計,真正發揮核心競爭力。目前,三一重能已獲得授權專利67件,發明授權8件;處于申請階段的98件,發明75件,是國內風電制造商中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