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新譽出廠的風力發電機已有80多臺運輸到各地風場,50余臺已在正常運行,30多臺正進行安裝調試,不日將并網發電。隨著風力發電機越來越多地銷往國內外,新譽品牌也必將深受眾多發電廠商的喜愛。
第二步:擴大產能
“如今是買方市場,買家來交錢訂貨,都希望我們能第一時間供貨給他。”在品牌建立的同時,如何能縮短生產周期,保質盡快供貨,還要向顧客提供更多品種的產品,王建迅表示,新譽風力發電亟待擴大產能,以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
新譽一期設計能力是年產250臺1.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但這還遠遠達不到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同時,2兆瓦、3兆瓦的生產還是公司空白。面對這一情況,公司又投資23億元進駐武進高新區,在650畝土地上致力于打造新譽風電二期,如今已動工建設。
生產能力不足,新譽毫不含糊,加緊推進二期建設;配件廠商緊缺,新譽積極尋找的同時,協同常牽旗下各大企業進行自行生產;原材料需要進口成本高,新譽又聯系北京高校,校企合作開發新品,形成了企業自主品牌的生產原材料,大手筆的投入,常牽將用兩年的時間,在武進高新區打造出一片風電產業園,技術化引領、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新譽做強做大指日可待。
第三步:拓展市場
“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誰”這個問題是每個企業都必須解決的問題,新譽也不例外。公司董事長周立成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只有積極去鋪墊好市場,才能讓產品賣有其歸處。當在吉林鄭蘭找到一片400平方公里的風場后,周立成親率洽談組多次趕往鄭蘭,與當地政府進行合作協商。
風力發電設備最需要的是風場資源,可以從源頭上解決風力發電機的安置問題。據王建迅介紹,經過多次協商,雙方已經達成協定,合同開發400平方公里的風場資源。就這一張單,就為企業帶來了1300多臺的風力發電設備訂單。
如此,國內市場還只是公司主攻的一小部分,集中精力開發國外市場,公司寄希望于美國、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風力資源豐富的國家成為公司60%產品的銷售地。為此,公司在每接到一張海外訂單時都非常重視,從生產到出廠,從安裝調試到并網運行,公司都會指派專業團隊進行跟蹤服務,對海外的風場環境進行摸底,對風電設備運行狀況進行實時數據監測,為日后進行針對性地生產和技術革新提供依據。如今,已有多臺風機在泰國和美國試運行,它們將成為新譽開拓國外市場的先行軍。
半年度即將過去,常牽在實現“雙過半”目標后,下一步就將帶領旗下各大公司全力運作,沖刺全年目標。董事長周立成深信,只要堅持以科學技術引領企業發展,全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找準優勢產業發展之路,打造出屬于常牽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能在金融危機中尋找到企業的出路,謀求企業更快、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