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地預測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功率成為解決安全并網難點的技術關鍵,該系統繼承公司在全國各地數百套功率預測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學習、置信度評價及修正等技術手段,大大地提高了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的準確性”周云蔚說。
據了解,國內的風功率預測技術一般由兩方面組成。首先是氣象源,也就是氣象信息,這是預測的基本依據。由于風電場是固定的,預測公司通過定點購買國內外機構提供的氣象信息來支持其預測體系,因此預測精準度對結果影響很大。
“我們通過大氣所,以及西班牙和丹麥的氣象源來支持預測體系。在確定一個坐標后,國外的衛星路過時也能覆蓋到。但有的地方是國外的氣象信息精度高,有的地方國內精度高,例如當地的氣象局,對本區域里的地形和地勢可能更清楚。”東潤環能項目工程部總監李峰說。
其次是風功率預測的核心算法——預測數學模型。主要是指獲得氣象數據后,由模型算出未來風功率的預測值,因此預測數學模型是否適用當地環境,也決定了預測的精確度。由于風電場在地量環境、氣象特點等方面有差異,一個模型只能用在一個風電場上。因此,對每個項目的數學模型進行不斷地修改,使精確度不斷提高,是一個風功率預測項目的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