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日前,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近年來,通榆縣貫徹省委“五大發展”戰略,落實白城市委“六大功能區”建設思路,立足風能資源比較優勢,搶抓國家政策機遇,著力發展低碳、綠色、生態、可持續的風電產業。在以“生態經濟景觀”三位一體理念建設“生態經濟城市”的進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全力擴大風電場開發規模。早在1999年,通榆縣就建成了吉林省第一個風力發電場——裝機3.06萬千瓦的同發風電廠,為全省風電產業發展積累了經驗,提供了模型。此后的10年間,通榆縣又相繼建設了華能風電場和龍源風電場,風電開發規模逐步擴大到49.5萬千瓦,并全部實現了并網發電。2009年,吉林省發改委確定在通榆境內規劃建設一個規模為230萬千瓦的風電基地,進行集中連片開發。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該風電基地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完成并相繼投入發電。屆時,全縣風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成為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風力發電基地,預計年產值可達34億元,年可實現稅金3億元。
傾力發展風電裝備制造業。在建設風電基地、發展風力發電的基礎上,通榆縣長遠謀劃,圍繞風電產業化的發展思路,全力延長風電產業鏈條。幾年內,先后引進建設了東寶風電塔筒廠、三一風電產業園、華儀風機、箱變制造、雙吉機艙罩等一系列風電裝備制造、零部件配套及綜合服務項目,使風電產業化發展格局初具規模,具備了在本地生產風機、機艙罩、葉片、塔筒等各類風電裝備及零部件和組裝整機的能力,不但滿足了本地需求,還輻射到內蒙古、黑龍江等周邊地區,贏得了域外風電場的訂單。待230萬千瓦風電基地建成,整個風電產業年產值將達60億元左右,稅收將達到6億元左右。
努力破解風電送出瓶頸。通榆縣為解決風電送出瓶頸制約,規劃建設了通榆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該工程由瞻榆500千伏升壓站和通榆至梨樹500千伏輸電線路兩個子項目構成,總投資10.6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將為通榆縣增加230萬千瓦的風電送出能力。目前瞻榆500千伏升壓站主體已建設完工。通榆至梨樹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經過協調爭取,得到了內蒙古科左中旗和吉林省發改委、能源局等相關部門的全力配合與最大支持,于2013年8月18日開工建設,預計將于2014年底前竣工并具備投運條件。由此,通榆縣連續兩屆黨委政府“七年磨一劍”,風電送出瓶頸終于得以全面破解。
著力解決富余電力本地消納問題。在縣城鐵西區規劃了面積10平方公里的綠色能源產業示范園區,引進建設高耗能、無污染的大型工業項目,在有效解決風電本地消納問題的同時,加快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日前,由深圳首航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光伏電站及生態綜合體項目、廣東粵燕寧國貿投資控股管理公司投資建設的粵燕寧產業園項目已正式簽約落戶綠色能源產業示范園區。啟動全國清潔能源供熱試點示范縣申請工作,即借助風電供熱取代煤供熱。目前,引進的圣諾爾新能源公司已經啟動電采暖供熱改造工程,今年完成6萬平方米的試點工作,預計3到5年后完成全縣400萬平方米的全部煤改電供暖熱力改造,實現年消納6億度風電的目標。
奮力開啟風電發展新征程。通榆縣風電產業已走出困境,進入大發展、快發展的全新時期。又恰逢國家出臺支持生態功能區發展政策以及規劃建設東北向華北送電特高壓線路的良機,必將借助利好政策的東風,進一步擴大風電場開發規模,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把風電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未來5—10年內,通榆縣將謀劃啟動新的風電送出工程,加快推進綠色能源產業示范園區和風電供暖項目建設,解決風電送出和本地消納問題,謀劃啟動新的風電場規劃、核準和開發工作,力爭使全縣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實現縣域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