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風電后市場發展綜述”論壇以解讀風電后市場政策形勢、經營策略、前沿創新等議題為主。本論壇共邀請8 位嘉賓發言。分會祁和生秘書長和華電福新袁凱鋒總工程師分別主持該論壇上下半場。
一、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楊校生理事長做了《風電行業發展形式》的報告。楊校生報告從以下五個方面解讀了當前風電形式:風電裝機、并網及風電設備采購、風電投資情況;今年國家出臺的風電相關政策法規;電網建設情況;風電開發商發展思路和模式的轉變;風電行業發展動向和趨勢。
楊校生理事長在報告中提到,2014 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14 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今年有序發展風電并實現新增裝機1800 萬千瓦的目標;今年將制定、完善并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以及全額保障性收購等管理辦法。上半年風電行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8.3%,同期整個電力行業投資額卻較去年有所下降。
楊校生理事長在報告中提到,風電開發商特別是五大發電集團風電開發商逐步轉變觀念,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勢頭有所收斂,更加重視項目的開發和經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西北、北方和東北地區風電裝機增速有所降低,而南方不限電地區、低風速地區風電裝機大幅度提高。同時,開發商更加重視風電場的管理,運行維護力量將會得到加強。開發商逐步認可了優質優價。
對于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動向和趨勢,楊校生理事長說:
(1)我國風電發展逐步趨于規范化,送出和消納問題趨于緩和,效益穩定,已成為大多電力開發企業的首選,將來持續穩中較快增長;
(2)由于規模越來越大、棄風限電問題、補貼不到位和CDM 收益難以兌現,風電機組出質保后運維費的顯著增加,加強管理一時難以奏效,將給開發商帶來較大的壓力,開發商回款有可能遲滯,設備商要錢不那么容易。要靠法制規范,需要出臺風電機組出質保驗收標準進行規范。風電機組制造商開始選擇項目和客戶,防范可能的風險;
(3)風電運維市場異軍突起,獲得發展。風電運行維護需求越來越大,國內現在平均每年增加一萬臺風電機組,未來風電的運營維護市場總量將非常可觀;
(4)海上風電或將啟動。海上電價政策的出臺對海上風電發展帶來利好,或帶來海上風電一個發展上的階段性進展。國有企業會率先進入海上電可能有一波推動。
二、金風科技董事長助理兼集團市場總監候玉菡做了《風電后市場多贏商業模式探索》的演講。演講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是分析目前風電服務行業的價值和面臨的機遇;第二是對未來定制化服務的模式的探索;第三是天源科創所關注的由于產品所帶來的服務的挑戰。
侯玉菡說,預計在2014 年底或2015 年初,全國會有45GW(4500 萬千瓦)的風電機組出質保。到2020 年末,全國會有120GW-140GW 的服務市場容量,整個服務市場的價值大概會超過800 億。
從天源科創9 年來在風電服務領域的經驗可以看出:開發商服務團隊的優勢是擁有完善運營數據的積累,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相對完善,具備規模化零部件采購優勢和資金優勢;制造商有完善的設備技術優勢,擁有良好的備品備件供應體系,積累了一定的運維數據;第三方服務機構一般擁有充足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培養某一專業的技術能力,具備價格優勢,并且可以屬地化公司,重點選擇某個區域、某個客戶的服務,但規模和資金相對有限,缺乏設備的技術數據。
報告認為,運維模式的創新才是未來實現開發商、制造商雙贏的基礎,天源科創逐步從短期運維服務以及目前的發電量擔保向中長期、全過程演變,并把服務理念逐步從打包性服務向利潤共享、第三方維修和主動性技改轉移,并有可能向產品升級、風電場提效、以至于全壽命周期的資產管理轉變。全過程包括風電場前期規劃設計、施工、設備安裝、機組調試、預驗收、進入質保期內的維護、出質保后的維護等。
三、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運維事業部副總經理賈軼軍做了《提高風電場經濟效益途徑》的演講。賈軼軍說,風電場主設備可靠性、風電場運營成本即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的控制有關,包括人員費用、生產費用包括材料、修理、試驗、備件、維護等費用對風電場經濟效益有很大影響。只有努力提高發電量,降低運營成本,才能實現風電場經濟效益。
賈軼軍對目前的風電后市場提出了幾點期許:建立風電行業運營者協會,制定通用的性能指標,有利于加強風電技術、經驗和事故情報的交流,不斷提高風電場風電機組的安全可靠性;
亟需建立風電行業服務外包工作體系,引導風電場后市場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