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當下,中國規劃了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中,酒泉基地的風電實際裝機總容量已超過450萬千瓦。據酒泉市發改委副主任吳生學介紹,酒泉風電基地一邊在瓜州和玉門布局風電場建設,一邊在肅州大力建設酒泉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
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整整一周年之際,記者走訪了占據酒泉70%風電裝機量的酒泉市瓜州縣風電場基地,以了解政策推出一年來對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影響。
在茫茫戈壁灘,記者看到了央企的跑馬圈地,看到了風電場的大干快上,也看到了風機在大風中的停轉——好大一座“風車之城”,有喧囂的激情,也有寂靜的無奈。
央企分食瓜州風場資源
在瓜州2.41萬平方公里廣袤無垠的茫茫戈壁上,放眼望去,視線所及的地方都是白色的風機,短短2年時間,這里儼然成為了“風車之城”。
據記者了解,瓜州目前共有國電、中廣核、大唐、華能、華電、中電投、中節能等21個企業參與從事風電場建設。截至2010年8月11日,瓜州全縣風電裝機量已達303.95萬千瓦。而瓜州力爭在9月底完成裝機380萬千瓦的目標。
就目前在瓜州發展風電的企業背景來看,是清一色的“中央軍”,民營企業甚至其他地方企業根本無法進入風電場運營商的行列。上海一家綜合投資類型上市公司的風電項目負責人對記者介紹,他們投資了4個風電場,分別在內蒙古和遼寧,公司還在積極尋求電風項目,但是像酒泉的風電不敢做過多打算,因為“誰都知道,那里是央企的地盤”。
據瓜州縣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目前瓜州的風場資源中,中電國際和中廣核的項目最多。這位負責人也坦言,“現在來開發風電的企業都是央企。”
以中電投集團下屬的中電國際新能源公司為例,截止到現在,中電國際新能源公司目前投資和管理著8家風電企業(8個風電項目),其中4家在酒泉地區,總裝機量高達450MW(45萬千瓦)。實際上,中電投早在2007年酒泉風電規劃尚未出臺時,就已經早早來“占位”,當年的7月份,就有甘肅酒泉一期(100.5MW)建成投產。
“上網電價”推動開發提速
在去年8月8日,甘肅省高調宣布,我國規劃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至201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516萬千瓦,到2015年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271萬千瓦。
就在甘肅省宣布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開工的兩周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推出了《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以區域固定上網電價代替以往的申報單項目定價制。按照《通知》中確定的四檔價格,酒泉風電上網電價確定在0.53元/千瓦時。
瓜州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進入7月以來,瓜州縣有14個風電場在建設,風機吊裝進度每天達到20臺,每天就有一個3萬千瓦的風電場在瓜州落成。
在瓜州縣東大橋區塊,一位五大電力集團之一所屬的100MW風電場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集團公司是最早來瓜州投資建風電場的,沒有這個上網電價之前,我們要‘一項一議’申報,現在有了明確的上網電價,省卻了麻煩的程序,同時收益也有了確定性。”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為了拿到這個項目,最后僅以0.4616元/千瓦時獲得項目,而當時風機造價成本要遠遠高于現在,這顯然是一筆虧本的買賣。目前推出的標桿上網電價,使得風電場運行商有理論上的利益保障,投資情緒更是高漲。
據瓜州縣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實際上,瓜州風電是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大量開工發展的,這1年的發展速度超過了過去10年。顯然,隨著上網標桿電價的推出,原來電價審批的不確定性消失,在2007年前后就已經被瓜分完畢的酒泉一、二期風電場(三期當時仍然未劃定)項目建設因此步入了快車道。
從去年開始,瓜州風電主要以20萬千瓦的大型風場為基本單位進行開發。不過,在記者于瓜州當地獲悉的一份風電規劃圖中,瓜州北大橋二期245萬千瓦、瓜州風電3期360萬千瓦等項目,目前僅劃定了風場資源,還未劃定具體由哪些公司負責開發。
風機閑置率高達80%
在瓜州東大橋區域,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國際子公司)運行著100MW項目,因為在2007年建設,均為當時主流的0.75MW機型,共134臺“白色風車”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戈壁上。
現場,記者看到,盡管當地戈壁曠野的風力有4級左右,是很理想的風力狀況,但是該風場近80%風機并未運轉。
記者在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現場運營中心了解到,該100MW項目早在2006年6月21日就通過國家發改委特許批準,2007年1月第一臺風機并網發電,工程于2007年10月竣工。當時即配套1座110KV/100MW的容量升壓站,直接送上瓜州330KV的電網。但實際上,由于上網接入問題,至今該風場仍有大量已經建成的風機在閑置。
中電國際的這個風場并非偶然,瓜州縣發改委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瓜州全縣已經并網風電裝機量僅為60萬千瓦,僅僅占到瓜州風電裝機量300萬千瓦的20%。
2009年甘肅省電力公司投資120億元,建設一條河西750千伏的雙回輸電線路。但經計算,常規情況下,河西750千伏電網西電東送能力僅為180萬千瓦,仍然無法滿足今年計劃生產的516萬千瓦風電送出需要。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都是先有電源,然后才有電網建設規劃,未來幾年這種情況仍將延續。電網建設需要3年左右的周期,不論是風電還是其他新興能源,都會面臨永遠有相當一部分電源無法上網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風電無法上網,不僅僅是電網無法負載的問題,風電的不穩定性也是個大問題,建設千萬千瓦級的風電,理論上需1200萬千瓦調峰電源,但是酒泉地區原本就缺水、缺煤。
瓜州縣委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很發愁這個抽水蓄能的水電站怎么個建設法,但發展風電必須要匹配抽水蓄能的電源。”
目前瓜州已經在上馬20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正是為風電調峰而建。而在當地風電規劃圖上,記者看到,在瓜州縣東北部臨近橋灣40萬千瓦風場規劃區附近,已經預留出了一個裝機量達到200萬千瓦的核電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