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風電機組的成功研發與應用,不僅是中國風電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鑒證,更是對全球風電技術產品型譜的一種豐富和貢獻。南車風電高原型風電機組的規模化投運,將大大提升中國乃至世界風電場的平均海拔高度,使更多風能資源具有經濟開發價值。
云南,中國的旅游資源大省,有閱不盡的自然美景和極富張力的人文氣質,尤以大理的“風花雪月”為世人所熟知。如今,“下關風”不再只是詩人筆下空泛的浪漫情懷,而是成就了蒼山洱海間碧水藍天的現實主義傳奇。站在下關的洱海之濱,極目遠眺,連綿的山巒間隱現著數不清的白色“大風車”,與這里的自然景觀絕美相融。大理市附近山區的平均海拔高度在2500米-3000米之間,四季多風,風能資源豐富,風力發電正以迅猛的發展勢頭走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生活。這里,是云南省高海拔風電的代表,更是中國高海拔風電實踐的縮影。
在連續多年主攻“三北”地區較為容易開發的風能資源豐富區之后,通過大規模開發,中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電產業體系,企業技術實力得到積累和沉淀,一批針對中國環境資源特點的技術產品逐漸進入商業示范和應用階段,低風速、高海拔、抗臺風以及耐低溫等機型不斷成熟,從而使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區得到極大拓展。國家因勢利導,將風電開發層次迅速向縱深推進,2012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了風電開發布局的調整思路,中部、東部和南部低風速、高海拔地區獲得項目傾斜。2013年以來,更是有半數以上的風電核準項目位于上述地區。
據有關部門數據顯示,中國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60%左右,海拔2000米以上面積約占33%,3000米以上面積約占16%。目前,云南、青海等地的一些風電項目,都位于海拔較高的區域。內蒙古一些地區以及青藏高原北部風能資源貯備較多的地區,海拔高度也在2000米以上。中國當前已經開發的風電場中,90%集中在非高海拔區域。而在較高海拔的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區,裝機較少。有關數據顯示,這些地區可開發風電場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預計裝機容量可達4700萬千瓦。僅青海、云南兩省的高原型風電機組的市場容量即可超過1800萬千瓦,甘肅僅酒泉一地的風電規劃就超過1000萬千瓦。
南車風電敏銳捕捉到了這一市場機會,從2008年起即開始潛心研發一種專門的、商業化的兆瓦級變速恒頻高原型風電機組。憑借南車株洲所的鐵路產品在青藏高原地區鐵路設計與運行方面積累的經驗,南車風電順利完成了能夠適應不同地區高原環境要求的高海拔型系列風電機組的開發,于2010年向市場推出,開始在云南大理、洱源以及貴州韭菜坪、烏江源等風場進行批量裝機,并于2011年在甘肅阿克塞建成國內首個高原型風電場。面對國內白熱化的整機市場環境,南車風電通過差異化競爭的策略,成功開辟出了一片藍海,目前南車風電已經在高海拔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占據了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
“心在高原”
我的心兒已不在此處,我的心兒在高原。
——羅伯特·彭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