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美國,美國去年的海上風電發展非常熱鬧,你會發現他的新聞非常多,也是相當于進入了海上風電發展的元年。發展最快的兩個項目一個是KPU的項目,這兩個項目都已經獲得建設的許可,在去年年底需要完成5%的項目投資才可以符合使用ITC,所以必須要在13年底完成5%的投資,所以這些項目都在13年底完成5%以上的投資。去年也有一臺樣機聯網了。
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東北部地區也有很多其他項目的新聞出來,很多項目在不同的開發階段,我們發現很多項目規劃也是集中在東北部海域,因為這個地方的電價比較高,所以開發煤電廠的密度比較高。在東部的一些洲,也有他們洲內的補貼,這些也刺激東北部地區海上風電的發展。
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層面,內政部去年下設一個機構專門負責聯邦海域的招標,13年招標了很多項目。能源部也啟動一個項目,測試不同的先進技術,現在是由七個不同的示范項目正在開展,再看對臺風、冰凍等等問題的相應。現在對每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ITC終止之后如何幫助海上風電的發展,現在也有不同的提案出來,有一些提案是說頭三個G瓦的海上風電還是繼續使用ITC,但還沒有到實際批準階段。
海上風電的融資,因為歐洲的海上風電發展規模相對比較大,所以它的融資已經形成模式和趨勢,所以比較好分析。首先水上的風電和路上的風電完全不同,無論是融資的結構,還是融資的規模,大概平均投資成本是260萬到360萬歐元,路上風電建設成本里面60%是風機本身的成本,海上風電可能正好相反,施工成本和其他的成本非常高。未來可能提高單機容量,減少施工和工程過程中的成本,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歐洲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之后是聯網風險,之后是項目施工風險。從融資具體模式來講目前的股權融資主要由電力公司自己做表外融資,很多項目開發都是電力公司做的開發主體。但是電力公司繼續投大項目也越來越困難。其他的融資來源包括工程施工公司和風機企業融資,這些企業相對來說規模也比較小,到后期海上風電規模越來越大,而且單個風電廠的規模越來越大,他們的投入也會有很大限制。另外就是油氣公司,以及獨立的企業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債券融資一般在建設階段都不愿意進入這個行業,近期也在發生變化,13年德國有一個項目,也是去年非常有名的案例,因為它實現了債權的融資,而且覆蓋整個建設周期和運行周期,這里面還有丹麥的壽險也開始做這方面的融資,這些變化都顯示越來越多不同的投資者開始了解海上風電的風險,而且愿意接受風險,愿意進入到海上風電的融資。風電項目債在海上還沒有。
我們全球風能理事會和印度的一家研究所等四家機構共同申請歐盟項目,也是幫助印度兩個幫進行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通過能力建設敲東印度的海上風電發展,而且還會幫助印度和歐洲建立海上風電的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且出13年印度海上風電發展展望。
總結:整個海上風電的成本未來還需要進一步下降,需要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的施工過程實現。融資的缺口非常大,最大的挑戰是政策性,其次是項目的接入和穩定性,未來5到8年對海上風電發展產業還是至關重要的。(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