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能建廣東院主編的國家標準《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大綱在廣州通過專家審查。該標準編制完成后,將填補我國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領域國家技術標準的空白。《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主要技術內容有:海上風能資源、總體設計、海上風電機組選型及布置、電氣、海上風機基礎、海上升壓站、施工組織設計、信息系統、輔助及附屬設施、環境保護、消防、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等。該標準預計2016年底前編制完成。
審查會上,由電氣、系統、風能、結構、環保、施工等專業27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真聽取廣東院對《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國家標準大綱編制工作開展情況的匯報,對標準大綱進行認真細致的審查。與會專家認為標準大綱內容滿足標準編制的需要,考慮了與相關標準的協調性,材料全面、細致、水平較高,通過了對標準大綱的審查。廣東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編制《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規范》進一步完善了海上風力發電工程建設國家標準體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導我國海上風電設計工作,充分發揮海上風電能效,為國內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國家開展海上風力發電場工程提供技術保障。據悉,自2010年以來,廣東院以院風能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依托,在風資源評估、海洋勘察與分析計算、風機基礎研究、海上風電電氣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前瞻性技術研究。在風機布設優化及環境友好、風電場最優控制、風機基礎整體耦合分析、海纜選型與設計、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和施工方案優化等方面的整體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該院編制完成的《廣東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成為國家首個獲得批準的海上風電規劃報告。
目前,該院在海上風電領域已取得15項專利、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研究成果應用于包括珠海桂山、湛江外羅等國家海上風電在建示范項目在內的多個工程中,優化了工程設計,降低了開發風險,有力地支持了海上風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