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之所以對于外資收購民族企業如此敏感, 有著深刻的社會和經濟原因。
首先,法國的企業制度和英美不同,英美公司股東至上,經濟利益至上, 而法國公司具有經濟和社會的雙重功能, 一大批員工終身依附于企業。保衛本國企業,不僅事關國家利益,也關系到社會穩定。目前法國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對跨國并購普遍感到擔憂,擔心企業重組后解雇員工, 社會福利遭削減。
其次,從總體上講,法國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法國與英美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有很大不同,國有經濟在法國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在西方七大工業國中, 法國是國有經濟比例最高的國家。 法國對市場經濟一直有著自己獨到見解,認為自由競爭僅是手段,而非目標。如果有必要, 適當的政府干涉和保護本國企業帶來的競爭力反而更強, 因此法國政府歷來有著干涉企業運營的傳統,更何況目前法國是左翼執政。
本次收購事件的主角阿爾斯通在2003年就曾因為財務危機瀕臨破產而被法國政府參股" 拯救",不僅如此,法國政府當時還為阿爾斯通四處向銀行融資, 法國總統和總理出訪也都力爭為阿爾斯通爭取訂單。
最后,不得不考慮全球聞名的法蘭西民族自豪感。 法國政府將這些著名企業視為法蘭西民族的驕傲,尤其是在目前法國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法國政府和民眾對于外資收購自己的標志性企業更為敏感。一旦這些企業遭遇收購,民眾的不滿情緒將更為激烈, 法國政府的執政基礎可能動搖。
無奈之舉
雖然法國的經濟愛國主義如此根深蒂固,但也并非絕對不可妥協。法國政府之所以對西門子的收購要約表示滿意,有著多重原因。首先, 法國現在實在已經沒有合適的企業收購阿爾斯通。阿海琺集團已經整合為一家純核電設備公司,而施耐德更是集中于低壓配電領域,這兩家企業已經沒有能力再像當初阿爾斯通和施耐德聯合接盤阿海琺輸配電業務那樣, 再接下阿爾斯通的發電和輸配電業務。
其次,西門子這次的確給出了法國政府無法拒絕的優越收購條件。 其還將旗下鐵路系統業務的大部分資產置換給阿爾斯通,從而將阿爾斯通脫胎換骨為全球頂尖的軌道交通企業, 西門子還保證至少三年內不裁撤阿爾斯通在法國的工作崗位。最后,法國政府對此次收購并不完全知情,而通用電氣已經同阿爾斯通的控股股東談妥,因此法國政府的介入十分倉促。 法國政府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提出一個替代選項來穩住阿爾斯通的股東。在沒有合適的國內企業接盤的情況下,德國作為法國的歐盟伙伴, 西門子收購阿爾斯通比起美國企業收購更符合法國國家利益。如果不是以上三條原因, 法國政府不會邀請西門子救火。 要知道,十年前,在阿爾斯通瀕臨破產之際, 西門子就曾提出過并購要約,卻慘遭法國政府拒絕。
本次收購是進入21世紀以來最值得矚目的能源設備行業并購。不管阿爾斯通最后花落誰家,全球能源設備行業的競爭結構都將發生巨變。如果通用電氣成功,那全球能源設備市場上通用電氣、 西門子、ABB三足鼎立的局面將更為穩固;如果西門子成功, 那其將成為全球能源設備市場的王者。
對于中國能源設備企業來說,尤其是本文開頭提到的一系列中國企業, 這也意味著全球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我們不能無動于衷,不能等著別人來幫我們整合。
( 本文作者系邁哲華( 上海)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