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據中,有一項數據尤為醒目:2013年,云南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排全國第一,達到2919小時,而去年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只有2080小時。
超過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839小時,而且是在風資源并不特別出眾的云南,這背后有什么玄機,又能給全國風電消納帶來何種啟示呢?云南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給出的答案是———為解決新能源發電功率難以保證平穩的難題,開展智能微網和超導磁儲能技術研究;優化風電并網管理,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提升調度管理水平,打造南網首個風電調度示范管理基地。
推進超導磁儲能建設
據國家能源局201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為2080小時,較2012年1929小時增加151小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創2005年來最高水平,其中云南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排在全國第一,達到2919小時。
據云南省能源局發布的風電場規劃報告顯示,云南全省可開發風電裝機達3300萬千瓦以上。目前云南建成投產的風電總裝機僅占可開發總規模的5%,云南還有95%的風電資源可開發利用。近年來,云南省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力度,截至2014年1月云南電網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已達166.5萬千瓦,較2008年首次實現風電并網增長了21倍。
如此快速增長的風電裝機,如何保證并網過程中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云南電網首先想到的是運用科技的力量。
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發電由于受天氣影響,發電功率難以保證平穩,輕則影響電能質量,重則引發停電等事故。
為解決這一問題,云南電網從2011年開始著手研究超導磁儲能技術,南方電網在云南電網的建設綜合性超導試驗室,以國內一流的智能微網示范基地為依托,研究超導磁儲能技術,今后的目標是突破超導磁儲能系統研究應用的相關技術,實現國內領先,力爭世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