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國家發改委公布風電標桿上網電價以來,風電行業駛入快速發展軌道,裝機規模、發電量占比均獲得大幅增長,成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然而,技術水平發展的相對滯后導致風電大規模脫網,棄風問題凸顯,進而拖累大量投資誘發的產能難以被消化,風電在高速發展之后迅速陷入萎縮調整期。據測算,2012年我國棄風超過200億千瓦時,2013年超過150億千瓦時。
在行業大發展的浪潮中,包括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在內的一批企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風機制造和裝機容量不斷獲得突破,但隨后的行業發展反轉也讓企業遭受了沖擊。
可喜的是,近年來,發電并網、電量消納及電價結算配套政策的密集出臺,加之風電核準權限全面下放、風電基地建設的有序推進正推動風電行業回歸發展軌道。
項目核準權限下放大大提高了風電建設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全國風電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容量1449萬千瓦,同比增長23%;風電年發電量1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風電已超過核電成為我國僅次于煤電和水電的第三大電源。與此同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提高,棄風率同比下降,風電運營的效率得以顯著改善。“除了量的增長,2013年我國風電產業更加注重布局的優化,加快了中東部和南部等風電消納較好地區的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
近日,國務院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使用效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開工一批新項目,逐步把煤炭比重降下來。
年初,國家能源局在印發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2014年有序發展風電并實現新增裝機1800萬千瓦的目標,并給予雙重政策支持,保持風電平穩持續發展,推動建立誠信健康的風電市場秩序,繼續做好風電的市場消納工作。
對此,興業證券分析師雒風超表示,得益于國內較為穩定的政策環境,今年無論是風電發電企業還是設備制造商都將受益,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