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可以說是我國國企債務償債的高峰年,此次的超日債務違約事件的先河,無疑不讓人對于未來的債務爆發違約的風險擔憂。華銳風電去年巨虧30億,已被聯合評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是否會成為下一超日太陽,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
從去年尚德債務違約開始,一直有業內人士稱債市違約元年將至。去年底發改委就表示,2014年是我國企業債券償債高峰,預計將有1000億元城投債券到期兌付。今年將允許平臺公司發行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
此次超日債違約事件首開先河,這無疑令人對未來更多的債券爆發違約風險產生擔憂。周三交易所債市的高收益債券全線下跌,顯示有資金開始逃離有可能步其后塵的債券。
針對超日債違約事件,部分機構第一時間作出表態。華安基金表示,公司各產品均沒有配置超日債,此事件對公司沒有影響,而且公司固定收益部在前期調整了持倉,大幅消減了中低等級信用債,市場調整反而對公司旗下固定收益產品有利;華寶興業基金則表示,公司一直注重包括信用風險管理在內的各類風險管理,在借助外方股東多年的風險管理經驗的同時,不斷探索風險管理方法。正因為如此,與超日債相似的各類低信用等級的債券,不會進入公司的債券備選庫。
令投資者擔心的下一個“超日債”是誰?受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看后期如果再出現違約的債券,最大的可能還是信用債,其中不排除有低評級的信用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出現違約。
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包衛軍對記者表示,“違約事件首先沖擊的是高收益債,其次是地方政府債。相對國企而言,民營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不排除有一些低評級的民企債出現違約,此外一些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發行的公司債也有可能出現類似超日債的違約事件。”
熟悉債券的上海券商人士馮先生坦言,“超日債事件后,以后中小企業私募債更難發行了,估計未來發行的利率都被迫提高,否則銷售不出去,正所謂高收益匹配高風險。這一事件的深遠影響是未來投資者對高收益的品種包括信托產品的風險會產生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華銳風電發行的26億華銳債今年底將面臨回售壓力。由于華銳風電去年巨虧30億,股票將面臨被ST,而公司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華銳債已經被聯合評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公司是否將成為第二個超日太陽?值得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