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當主力軍
中海油重回 “賣油郎”的角色,也并非突兀。美國新能源市場帶來的啟示,令質疑大型傳統能源企業是否該走在開發新能源前列的聲音不斷傳出。
2009年頁巖氣革命前,美國新能源市場主要以中小公司為主。直到XTO等中小公司突破技術瓶頸后,埃克森美孚才出手全資收購了這些中小公司,并以自身的優勢進軍新能源市場。有關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新能源可以實現盈利的環境并不完善,也許在一些中小公司通過自己的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后,大型傳統能源企業再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進入更合適。
然而,反對這種觀點的人士也不在少數。鮑云樵認為,新能源的市場化運作并不是很完善,目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很難吸引中小企業的投資開發。此外,中小企業因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不成熟造成抗風險能力較差,很難通過中小企業的活躍市場來帶動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也認為,新能源開發的資金、技術投入決定了有一些項目是中小企業無法承擔的。而一些國有大型能源企業不論在資金、設備,還是資源、技術上,都具有中小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
“海上風電的開發門檻較高,不僅需要大型的海上風機配置,而且要有配套的人力物力來研發維持。這些是中小企業很難完成的。”韓曉平還指出,可能新能源的投入短期很難盈利,但從能源發展角度看,新能源的發展值得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大型傳統能源企業,特別是央企所具有的優勢,決定了其在推動新能源發展方面也有應該承擔一定職責。
大企業的擔當
“新能源的發展應當結合自身的業務和地域特點,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新能源業務特色。”韓曉平說。
韓曉平認為,在開發新能源方面,傳統的“三桶油”各有自己的特色。
針對當下霧霾的加重,中石油選擇將注意力放在天然氣這種優質能源的開采上是合理的。在新能源方面,中石油的非常規油氣的開采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條件,可以與如何增加天然氣的供應相結合。
中石化的業務主要在下游,可以致力于煤制天然氣、生物質制天然氣、沼氣提純制天然氣等項目,保證天然氣供應的穩定。另外還可以研究燃料乙醇來增加汽油的標號,提高純度燃油的清潔度。
對于擁有較強海上作業優勢的中海油,海上風電開發無疑是最佳選擇。
韓曉平還指出,大型傳統能源企業還可以考慮用完善配套的新能源服務來推動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例如,像建立分布式微電網來減少油氣田電力的損耗,培養一支新能源服務的隊伍,推廣新能源的利用,普及新能源使用知識,幫助農民安裝太陽能發電等。這種資源整合的能力,將是未來能源企業競爭中一種重要的能力。未來的能源公司更多的是成為一種綜合性能源公司。
美國學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出:新技術與新能源相結合將催生新的工業革命。大型傳統能源企業是新能源開發技術的提供者、主力軍。在新能源開發中,大型傳統能源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業務特色和優勢,完成向綜合性能源企業轉變的華麗升級。
這一點,相信中海油至少也一度認同。事實上,直至今日在中海油官方網站中仍然可以看到,其對新能源業務描述的頭一句就是:應對能源和環境挑戰,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有大型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