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最近一期的臺灣《看雜志》刊文說,受到日本3·11核災的影響,德國的綠能發展已走上一條不歸路,德國人民雖受其苦,迭有怨言,但心中依舊憧憬著潔凈家園的美夢,愿為后世子孫創造長久的優勝美地,因此,當下的痛苦并未阻攔德國多數人民對未來義無反顧的選擇。
文章摘編如下:
受到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影響,德國原本還受民眾支持的核能發電政策,在綠黨借力使力下,大幅轉向廢核,原本已方興未艾的綠能發展,更是當道。2012年1月的民調顯示,有61%德國人愿意付出更多支出以加速綠能發展。順應輿情的默克爾立即草擬新的綠能發展藍圖,誓言將逐步終結核能與石化燃料發電,朝向風力與太陽能方向發展。
德國當局于2011年5月底決定立即關閉17座核能電廠中的8座老舊核能機組,其余核能電廠將陸續于2022年前關閉。同時,德國還積極推動跨域高容量電力網絡整合的基礎建設,并大力補貼民間的綠能發電。這雖然讓德國的綠能發展蓬勃發展,不過,昂貴的綠能成本卻也抬高了電費,不但低收入戶苦不堪言,就連白領階級也感到吃不消。
綠能成本昂貴 電費攀升
德國自2005年啟動綠能計劃,至2012年止,電費就已上漲了44%,2013年4月的電費已較前年暴漲30%。在各種規費與綠能捐的“加持”下,德國在歐盟國家中,住宅電費僅次于丹麥,排名第二,工業用電排名第四。雖然仍有三分之二的德國民眾認同綠能的重要性,卻有50%的人開始抱怨政府的綠能政策,40%認為在處理從傳統發電轉向綠能的措施上有所疏漏,并被特定團體把持。
此外,以納稅人的錢對業者進行大筆補貼,早已被眾人詬病。目前有些德國的低 收入戶回家后,只能在5瓦的昏暗燈光下吃晚餐,非為氣氛只為省電;數千戶人家因為付不出電費被民營電廠斷電威脅而申請調解,這在社會主義的歐洲幾乎僅見。
綠能發展面臨6項問題
目前德國發展綠能面臨的實際問題是:
1. 風力發電密度先天不足,必須靠大面積土地彌補,周邊土地價格因此暴跌,因為沒人愿意住在有低頻干擾的大風車旁。
2. 輸往南部工業區的輸送網絡更形復雜,成本大增,估計10年內需興建與升級1,700英哩高容量電力網絡,耗資270億美元,未來電費中的綠能捐與網絡捐將再度調高。
3. 研究發現,帶著濕氣的北風隨著風力發電機的層層消耗,已減弱了深入南方內陸的能力,該區降雨量已出現降低的趨勢。
4. 太陽能發電也面臨土地問題,綠地不斷減少,業者甚至想動用幾處保育森林區,已經違背綠能發展的初衷。
5. 德國工業用電成本已達美國同業的3倍,也高于英法,阻卻了國外投資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