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張北,晴空麗日,寒風凜冽。站在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平臺上,一期工程壯觀的46個光伏單元在強烈的光照下閃著奪目的藍光,附近多臺超過2.5兆瓦的大容量風機正隨風“起舞”。正在建設中的二期擴建工地上,施工會戰正在展開。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裝置及智能輸電“四位一體”的新能源綜合性示范工程。一期工程2011年12月25日投產以來,已累計輸出優質綠色電能超過4.8億千瓦時,參照國際通用模式,相當于減少燃燒11.3 1萬噸標準煤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人們熟知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也曾被業內認為是“垃圾電”,因其“難預測、難控制、難調度”,造成間歇性、波動性大,難以并網,即使并網后其不穩定性也會對電網造成損害。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將不穩定的間歇性、波動性電能變換成接近常規火電的綠色電源,破解了大規模新能源并網技術的世界性難題,極大增強了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對于示范工程的創新點,國網新源張家口風光儲示范電站有限公司綜合部梁立新如數家珍:風光儲輸聯合發電系統穩定運行為世界首創,化學儲能電站集成與調控平臺為世界規模最大,已建成的網源友好型風電廠和友好型光伏電站均為國內最大;“更重要的,是我們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大容量風光儲聯合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已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鑒定,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7大課題進展順利,到年底具備結題條件;3項國標、6項國網企標撰寫工作已進入完善提升階段。”他自豪地說。
目前,公司已申請專利56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申請軟件注冊權1項。在一年多的運行實踐中,培養出了一批具有較高實際工作水平的高層次人才。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冀北電力公司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的責任舉措和創新實效,示范工程帶動了張家口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加快建設“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特高壓傳輸技術,也將為從根本上解決冀北地區新能源并網提供實質“利好”。適應我省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和打好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的要求,冀北公司正在加快二期工程建設,包括風電40萬千瓦、光伏6萬千瓦、儲能5萬千瓦。目前,生產輔助樓、變電站擴建工程35kV配電裝置樓主體結構均已全部完成,變電站擴建工程計劃11月30日完工并投產送電;光伏電站擴建工程場地平整已如期全部完成,計劃12月15日實現全部并網發電。二期建成后,每年將向電網提供約12.5億千瓦時優質、可靠、穩定綠色電能,年產值將達到7億元左右,節約標準煤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量90萬噸。
過去,張北的老百姓常說“一場西北風,從春刮到冬”,今天,源于“西北風”的風光儲輸項目,正在引領能源結構發生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