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起,風電設備行業進入了深度調整期,2012年風電設備市場需求只有1200多萬千瓦,比行業頂峰時期下降了近30%。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區占全國風電資源區的68%,且均接近電網負荷的受端區。而目前國內的風電開發主要集中在“三北”、東南沿海這些風資源豐富的高風速地區,低風速區域的開發幾乎處于空白。在風能資源較好的地區,風電因并網瓶頸而導致不斷“棄風”的影響下,低風速風場逐漸引起關注。
據了解,“十二五”規劃中將有2000萬千瓦低風速風電開發份額,低風速風電機組將逐漸成為未來風電市場的新寵,國內許多風電運營商都在積極推進低風速業務,而率先布局開展低風速風機研制的企業必將獲得利好。
在此背景下,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針對市場布局自主研發了1.5MW(UP1500-97S)和3.0MW(UP3000-120)兩款低風速機型。目前,UP1500-97S已經在天津完成吊裝調試,進入穩定運行階段。
據悉,該機型為目前國內同等功率機組中風輪直徑最大、掃風面積最大的風電機組,葉輪直徑長達97米,單位千瓦掃風面積超過 4.9平方米/千瓦。
聯合動力超大風輪風電機組在結構設計、控制系統、葉片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和突破,可以把風機適用風速降到5.5米/秒的超低風速,從而使占我國風資源30%的超低風速地區具備可開發價值。針對低風速地區高湍流、偏航誤差大等技術難題,聯合動力設計研發團隊優化控制策略,提高機組的風能捕獲能力。在平均風速6米/秒以下的超低風速情況,UP1500-97S機型較目前市場上葉輪直徑為93米的機組,發電量可提高6%。優化機械傳動鏈和電氣傳動系統的效率,使低風速下的傳動效率更高、損耗更低。并且能在成本不增加的情況下,為客戶帶來更高的價值收益。
UP3000-120采用了水平軸、上風向、三葉片、變槳變速、高速雙饋異步發電機的技術路線。在3MW機組平臺設計立項初期,對各種技術路線進行了比較,在充分考慮聯合動力自身條件以及國內產業環境,并與聯合設計合作方英國Garrad Hassan(GH)公司討論交流后,選擇了高速雙饋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