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7日舉行的201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企業家論壇上,一批世界級風電制造業巨頭匯聚一堂,從國家政策、市場競爭等多個層面,剖析風電領域存在的問題,共謀風電產業發展大計。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風電大環境向好制造商重練內功
如果說一個好的外部政策環境是實現風電產業可持續增長的前提,那么企業內功如何則是制造商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盡管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存在許多矛盾和困難,但我更想從積極的一面看待問題。總體而言,我國風電大的市場環境是在不斷改善的,這對于包括風電裝備制造業在內的整個風電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首先,政府支持風電產業發展的政策沒有減弱,而且今年還頻傳利好。比如,國家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每千瓦時0 .8分錢提高至1 .5分錢。電網建設的步伐在加快,風電并網問題在大家的呼聲中正在逐步獲得解決。其三,從行業管理的角度看,有關行業協會對制造業的約束,透明化,規范化,標準化,應該是越來越強了。
另外,還有一個可喜的變化,就是風電投資商更加專業,他們不光采購設備,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檢測中心,對所采購的設備進行嚴格的實驗、檢測,最后形成一個標準作為設備招投標的重要依據。
在外部環境向好之時,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商之一,我們目前應更多考慮企業內部的生產和管理。面對客戶越來越高的要求,企業研發、內部管理、供應鏈的管理能不能跟得上,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機型、高質量產品,這是制造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濱泉:開發商有利益制造商才有市場
作為風電制造商,我認為我們應該把風電開發商利益放在第一位。開發商有動力,制造商才有市場,中國的風電產業才能健康發展。但最近有媒體稱風電造價成本下降,風電價格應下調,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
今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又有很大的提高,但今年風電的并網容量卻和去年差不多持平,甚至還要略低一點。風電并網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棄風限電問題愈加嚴峻。
發了電送不出去,拿不到電費,這對于風電開發商無疑是個打擊,其財務緊張狀況難以緩解。開發商拖欠制造商貨款問題嚴重,而制造商也拖欠零部件商貨款。如果貨款拖欠問題長期不能解決,必將影響風電設備的質量。
如果在些背景下下降風電價格,對于開發商將是又一個打擊,風電產業鏈經營狀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在風電等清潔與火電等化石能源的價格制定中,如果把環境成本考慮進來,就會發現中國的風電價格不僅不高,而且還相對較低。中國海上風電開發為什么呼聲高、動作小?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價太低,特別是與歐洲海上風電價格相比,我們的價格太低了,開發商不僅沒有利潤,甚至會賠錢,沒有積極性。所以我認為,中國不能降低風電價格,而要提高風電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