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國風電行業累計裝機總量從2007年的585萬千瓦增加到2011年的6236萬千瓦,躍居世界首位,且風電繼煤電和水電之后成為我國第三大主力電源。但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經歷了5年高速發展的我國風電行業進入了調整期,國內風電企業陷入產能過剩、利潤大幅下滑的境地,在加上風電并網、消納問題的影響,使得風電產業遭遇“寒冬”。
在風電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期間,包括華銳風電(601558,股吧)、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在內的各大風電企業加快市場爭奪,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華銳風電在這其間所取得的成績讓業界為之側目。面對風電行業發展面臨的困境,經歷過高層換帥的華銳風電結束了由尉文淵任代理總裁的時期,華銳風電原副總裁劉征奇被任命為總裁。
在劉征奇看來,經歷了高速發展和擴張并積淀了雄厚技術實力的華銳風電,在風電行業調整期內更應該依托自身的優勢,在保持市場占有率,提升產品在質量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力,保持多元化經營思路的前提下,更應該加強企業管理以及管理創新,全面提升華銳風電的運行質量,優化內部管理工作,向管理要競爭力才能幫助華銳風電在行業現狀下走出困境贏得發展。
華銳風電一直把技術的自主創新當作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石,自主創新來源于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對技術研發的重視和大力投入。在大容量風機和海上風電領域的不斷創新與投入,是華銳風電在行業中領先的關鍵。從3MW、5MW到6MW風電機組的研發出產,華銳風電一直都是國內風電行業的引領者。同時由華銳風電完全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MW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工作已于2012年全面展開。
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表示,處于產業調整期的風電行業,如何順利度過寒冬迎來回暖之機是華銳風電面臨的挑戰。在銷售與盈利的巨大壓力下,把握機會變守為攻,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效率,壓縮成本,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高質量完善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才是目前風電企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