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銳風電原董事長尉文淵
5月14日,自資本市場走上前臺擔任華銳風電董事長、代理總裁的資本大佬尉文淵宣布辭去公司一切職務。尉作為投資人,于2012年9月,擔任代理總裁,并于今年3月接任董事長。他的前任,是華銳風電的創始人韓
尉文淵的接任者,王原出任公司董事長,劉征奇出任總裁,二人正是創始人韓俊良的老部下。至此,事態漸明,創投機構資本大佬下臺,創始人團隊重新執掌公司。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評價:“就像雷士照明中,機構投資者閻焱和創始人團隊爭斗一樣。”
以尉文淵為代表的22位投資人,其利益系于2014年股票解禁后的股價。執政的8個月里,尉文淵采取裁員、分權、砍費等舉措。尉 文淵上任之前,華銳風電的股價已經在5元多的價位徘徊很久。如果把他的執政看做是對股價的拯救,那么,他的拯救,顯然是失敗的。從公司業績的角度,尉文淵也沒成功挽救。2013年一季報華銳虧了2.5億,去年全年,公司的虧損是5.8億。顯然,尉文淵的離去,已屬必然。
“另一撥人”把尉文淵趕下臺
為何出現高管更迭?
5月16日,華銳風電回復記者的一份聲明說,“是為了給專業的職業管理隊伍發展空間”。
這份經過了現任高管的反復推敲再定稿的聲明大致意思如下:2012年下半年是公司成立以來最為困難的階段之一,尉文淵臨危受命,擔任代理總裁和董事長,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如:減員增效、提升管理效率、縮減基建規模、探索多元化業務模式。
由于調整后的管理體系逐步適應了新環境下的業務發展,因此交由職業管理團隊負責公司未來的發展。
聲明中還不忘如此充滿感情色彩的褒獎:“尉總經常是公司辦公室最晚離開的高級管理人員,在節假日和周末也經常召集主要業務部門領導加班加點討論公司發展問題。”
不過這樣精心措辭的聲明在公司內部人士看來很簡單:“之前是尉文淵把韓俊良趕下了臺,現在另一撥人又把他趕下去了。”
一位投行人士對此也見怪不怪,“發生這樣的事,我一點也不奇怪。就像雷士照明中,機構投資者閻焱和創始人團隊爭斗一樣。”
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作為投資機構的原始股東看著公司業績、股價大幅下滑,看著自己的錢一天天縮水,肯定是坐不住的,他們出來接管公司后一般就是幾板斧,砍人員、砍費用。但畢竟對于怎么增加收入、搞好經營那還是跟著創始人出來的職業團隊最了解,投資人的策略再好也難免遇到執行難的問題,在公司內部也沒有什么權勢,所以對于資本市場投資人而言,最終的選擇一般就是“辭職,賠錢走人。”
記者注意到,兩位新的繼任者均來自于大連重工,是此前被尉文淵趕下臺的韓俊良的老部下。
尉文淵“最困難的時候”上任
2012年,無疑是華銳風電成立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業績大幅縮水,存貨大量增加,還惹上了“間諜門”,導致官司纏身。
回看近幾年華銳風電的年報,上市當年的2011年就是公司由盛而衰的“轉折年”。這一年,公司營收腰斬,從200多億降至不到100億;公司凈利潤更是由2010年的近30億元下滑至不足6億元。
公司困境背后,是國內風電行業收縮的大局。然而,華銳風電依舊選擇了激進擴張的戰略。在2011年年報中,時任董事長的韓俊良提出“兩海”戰略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海外市場,這意味著在業績不佳的情況下,還要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此番“冒險之舉”,直接導致了華銳風電在2012年首度出現虧損。
與業績密切相連的,是紛至沓來的訴訟。
2011年,華銳風電曾經的主要合作伙伴美國超導公司將其告上法庭,稱其盜竊了超導具有知識產權的技術,曾購買華銳23臺風機的巴西電力集團Desenvix亦起訴華銳風電,指其竊取了美國超導的技術。
此外,最初曾對華銳大力扶持的華能集團,也轉而宣布與明陽風電達成合作協議,華銳股東之一的大連重工也因華銳有高達35億的欠款而對其頗有意見。
去年9月,尉文淵出山擔任代理總裁,并于今年3月接任董事長,被認為是華銳風電的資本方對以韓俊良為核心的“大連重工系”管理團隊的不滿。尉曾任上交所首任總經理,通過西藏新盟間接持有華銳風電10.45%的股份。
華銳風電稱,尉文淵的上任,是公司“以調研報告為基礎,經過董事會和公司高級管理層反復的溝通和評估”之后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