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國內市場低迷,在國內吃不飽的風電企業開始紛紛到海外覓食。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最大的風能展覽會——德國胡蘇姆國際風能展上,十幾家中國風電企業參加了此次展會。華銳風電歐洲業務部部門總監葛純在展會第一天就特別忙碌,她約了好幾撥客戶在展會談生意。葛純告訴記者,此次參加胡蘇姆國際風能展,希望通過參展,為華銳風電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特別是德國市場打下基礎。
與華銳風電成立歐洲子公司不同的是,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則通過收購歐洲的風電公司進入歐洲市場。在湘電集團通過收購得到的子公司——湘電達爾文有限公司的展區,其首席運營官Frank Strikd對本報記者表示,湘電達爾文公司今年與德國的一家公司簽訂了10臺(XD115)5兆瓦風電機組整機的買賣合同,這是湘電在德國業務的一個良好開端。
從事風力發電機零部件研發生產的江蘇吉鑫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歐洲業務負責人也對本報說,在國內業務增長有限的情況下,吉鑫科技將加大力度開拓歐洲市場。目前,吉鑫科技已在德國獲得了一些訂單。
為何風電巨頭如此青睞歐洲市場?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國內風電市場起步晚、市場容量小,重建設、輕利用等不良現象突出,產能相對過剩、結構失衡等問題亟待解決。而歐洲各國都逐漸將能源政策向風電領域傾斜,市場潛力巨大,中國風電企業憑借優質價廉的風電產品可在歐洲市場有一定作為。
統計顯示,德國2012年上半年新裝機容量約1000萬KW,同比增長26%,德國風能協會預計,今年德國總共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500萬KW。另據歐洲風能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歐洲新增海上風力發電機組523.2MW,同比增長50%。
反觀國內,風電發展速度大不如前幾年。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 2012年1~5月我國風電投資143億元,同比下降24.9%。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等組織發布的《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則顯示,2011年中國風電“棄風”超過100億千瓦時。
在此情況下,風電企業“走出去”已成為行業趨勢。華銳風電某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除歐洲以外,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都在華銳風電的海外發展戰略中處于重要地位。華銳董事長韓俊良還曾立下宏圖大志:公司未來的國際化份額要達到30%,而且還要向50%的目標邁進。
不過,目前華銳的國際化份額離目標還有一定差距。華銳風電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海外銷售規模達到了28077.81萬元,且占公司銷售收入的比重從2011年度的不到1%提升到超過9%。今年上半年,華銳風電還投資設立了比利時子公司,并完成了波蘭、土耳其等海外子公司的境外設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