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智能電網等風電基礎設施的改進,預計今后2-3年內,并網難等不利因素即可消除,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下一步風電并網的壓力將進一步減小。一些大型發電廠存在減排任務,通過建設風電場可以增加碳排放量配額,一些風電場還可以出讓碳排放量配額并獲得政府補助。熟悉環保產業的張先生透露,風電場的發展將助力風電裝備企業消化過剩產能
風電行業一向被視為發展潛力巨大的新領域,風電企業和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已經在多地上馬。風能資源豐富的地方,就有風電企業,而有風電企業的地方,則分布著風電裝備企業。
如今,國內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正在為此前的“蜂擁而上”付出代價。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風電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步伐逐漸放慢。有分析師稱,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大企業具備資金、技術優勢,受影響尚小,但中小企業面臨的則是生死存亡的問題。積極布局海上風電、進軍海外市場,成為當前形勢下風電整機裝備制造商的重要戰略。
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過剩率估計在50%以上。過去幾年,風電行業受國家政策扶持及高利潤驅使經歷了一輪“瘋長”,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我國一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風電裝機國。企業試圖通過“野蠻生長”的競爭手段來占領市場,最終導致當前產能過剩。
目前市場還談不上飽和,只是經歷了幾年持續擴張以后,總量變小了。對于多家跨國風電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依然在其全球戰略中占據最重要位置。
在傳統陸上風電遇冷、國內市場近乎飽和的情況下,發展海上風電及進軍海外市場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