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日前通過了有關海上風電廠建設的立法草案,路透社稱,此舉是德國的清潔能源從核能轉型的關鍵一步。德國在太陽能和陸上風電領域發展迅速,但由于海上風電的高成本和責任分擔問題,該領域發展一直較為緩慢。
本草案主要對海上風電平臺建設的風險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投資影響等進行了保障。按照目前的做法,電網公司負責修建電線將電力輸送到陸上,若傳輸出現問題,電網要給予電廠相應的補償,但對于一些電網企業而言,此舉增加了他們的風險。新法案向消費者轉移了額外的成本,即平均每戶每年需支付10歐元,總計約為7.5億歐元。(1歐元約合7.99元人民幣)德國經濟部部長菲利普?勒斯勒爾(Philipp Roesler)說:“能源轉換成本高昂,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以及付出代價。新法案能確保負擔被公平地承擔。 ”
新立法的目的是確保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能實現2020年1萬兆瓦、2030年2.5萬兆瓦的海上風電,以及2022年底海上風電替代2.05萬兆瓦核電的目標。新法案預計今年底生效,這或許能夠緩解一些電網公司面臨的困難。德國電網機構表示,目前德國的海上風電裝機僅為550兆瓦,該機構總裁霍曼恩(Jochen Homann)表示,責任均分是唯一能夠吸引海上風電投資的途徑,德國的目標可以實現。電力企業對草案表示歡迎,但指出海上風電輪機與電網相連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且建設風電廠的管理過程要簡化。海上風電在丹麥和英國發展迅速,但德國的海上風電平臺距離海岸很遠,且多在深水區,因此成本更高。
德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35%,2050年該比例上升至50%,且海上風電所占比例增加。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高昂成本正在向消費者轉嫁,有人擔心這會使德國的綠色革命速度降低,也有輿論認為,由于擔心在大選前一年消費者承擔的電價過高,德國政府可能會減速發展海上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