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風電產業而言,眼下顯然不是適合播種的那個季節。據統計,去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同比下降約7%,遭遇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這卻絲毫未影響中電(天津)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中電新能源)對風電產業的信心。這家上周在濱海新區揭牌的民營企業,今后幾年將投資數十億元發展風電產業,風電場安裝和運維等產業“藍海”領域將是投資重點,并被寄予發展厚望。
掘金風電場安裝和運維
剛剛成立的天津中電新能源,將風電場安裝和運維與風電場開發、北大荒生物質燃料項目列為帶動公司初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該公司向記者提供的項目報告中,有關風電場安裝和運維的篇幅遠遠超過后兩者,足見其對該業務的重視程度。
“在風電產業最為成熟的歐洲,風電場安裝和運維占整個產業20%以上的份額,但國內該領域卻沒有真正有實力的公司進入,市場基本空白。”天津中電新能源董事長武軍明表示。據了解,目前國內部分風電整機廠商可提供風電場安裝和運維方面的服務,但設備水平和專業化程度均較國際領先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風電場安裝和運維這個未引起行業足夠關注的領域,其市場規模卻不容小覷。以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計算,產生的安裝和運維費用將達到10億元的量級。武軍明認為,較高的資金和技術門檻是擋住了很多企業進入該領域。“我們采購的1200噸吊車一輛就要7000萬元,整個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1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