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風電第一大企業(yè),維斯塔斯2011年營業(yè)收入為58.36億歐元(約合77.48億美元),但較2010年同期大降16%。虧損高達1.66億歐元,今年一季度,維斯塔斯的財報顯示,公司稅前虧損2.25億歐元,相比去年同期,多虧損近一倍,其去年同期的虧損額為1.18億歐元。目前,維斯塔斯在國際風電市場面臨歌美颯、GE、西門子(微博)、蘇司蘭等巨頭的激烈競爭,在中國市場面臨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16.31,-0.40,-2.39%)和聯(lián)合動力等業(yè)界黑馬吞噬其大片市場。后來者華銳風電去年在全球市場份額甚至高達11.1%,超過維斯塔斯已經指日可待。
近幾年,隨著國內風電市場同質化的競爭加劇導致風電機組價格持續(xù)大幅度下降,今年初國內主流企業(yè)的風機報價已經從2006年的4612元/瓦,下滑到了現(xiàn)在3700元~3800元/瓦,比維斯塔斯等外資風電企業(yè)高達5000元/瓦的報價低很多。風電企業(yè)利潤率也已經從30%迅速下降到5%~10%,導致維斯塔斯在華風機裝機量迅速減小,利潤大減。結果維斯塔斯去年出現(xiàn)了近六年來的首度虧損。
據(jù)悉,維斯塔斯2011年的在華裝機量是501兆瓦,同比下降了42%,累計裝機量不到4G瓦。蘇司蘭、德國Repower等多家海外風機企業(yè)在華裝機量就更少。而去年底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在國內的累計裝機量分別高達12G瓦和10G瓦。
四五年前,以維斯塔斯、歌美颯、GE、西門子、蘇司蘭為代表的外資風電設備制造商在中國風電市場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春風得意。隨著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明陽風電為代表的國內風電企業(yè)通過技術許可合作的方式,很快掌握了國外先進的大風機技術,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外資風電企業(yè)在華的市場份額已經所剩無幾了。
蘇司蘭欲退出中國的傳言從去年底開始便從未間斷,近期又傳出蘇司蘭欲將其在華子公司蘇司蘭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轉讓給中國電力新能源發(fā)展有限公司作價6000萬美元轉讓,而德國Repower也傳出其有意停止在中國生產風機,并出售其在內蒙古某企業(yè)的部分股份。
目前,在中國風電市場盤踞著近百家風電企業(yè),受產能嚴重過剩的影響,國內風電產業(yè)自去年逐步進入調整期,企業(yè)利潤普遍大幅下降。一些國內風電龍頭企業(yè)希望通過海外并購或者合資設廠的方式深挖國際市場。
來自匯豐的報告顯示,由于印度政府積極推進風電,印度風電產能已經位于全球第五,僅次于中國、美國、德國和西班牙。而印度風電市場未來數(shù)年內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2012年將新增裝機容量2400兆瓦,2015年將新增2700兆瓦。外資風電巨頭希望從中國市場轉入印度市場,中國風電企業(yè)也開始深挖印度市場,近日,在去年成功躋身世界風電十強的中國明陽風電宣布將與印度信實集團子公司信實資本共同開發(fā)印度2500MW風電項目。印度市場或為外資風電企業(yè)逃離中國市場后的一個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