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臨的挑戰
1.新能源發電并網困難重重。由于項目參與各方財力、人力及物力資源短缺,加上內陸高壓電網亟待擴建,下薩克森州北海風電園面臨并網困難;太陽能發電設備只能在白天運行,且受天氣條件制約,若保持目前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漲幅,內陸電網在太陽能充足的時間段將不堪重負。
2.聯邦政府決定大幅削減太陽能補貼。德國聯邦環境部和經濟部近期就削減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達成一致,自今年4月起,將屋頂型及大型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入網電價補貼分別降低20%和30%。該政策將給下薩克森州太陽能發電運營商帶來嚴重負擔。
3.來自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競爭壓力增大。中國新能源企業發展迅速,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同時保持較低的價格,尤其風能與太陽能發電設備及零部件在德份額不斷上升,不少德國中小型企業面臨巨大挑戰,發展舉步維艱。
三、下薩克森州新能源發展規劃及提升能效措施
(一)下薩克森州新能源發展規劃
根據聯邦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法》及其《市場促進計劃》,電力運營商必須無條件以政府制定的保護價格購買綠色能源電力,政府則負責向運營商提供總投資額20%-45%的補貼。同時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對有意進軍市場的綠色能源商提供優惠貸款,利息低于市場利率1到2個百分點,貸款期限達20年,比一般商業貸款長10年左右。下薩克森州《新能源發展方案》結合聯邦政府的相關政策,規定至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可滿足本州100%的供電需求,同時滿足包括供暖、公共與私人交通工具在內的總能源消耗的25%。相關規劃及促進措施如下:
1.陸上風能。下薩克森州計劃在避免新增大量風電設施前提下,大幅度提升現有設施的發電效率,至2020年將陸上風力發電容量從目前的6700兆瓦提升至1.4萬兆瓦。具體措施包括:原則上取消對陸上風電設備的高度與容量限制;進一步簡化對新建風電設施的審批程序;為風電設備運營商、專利持有者以及投資者建立一個公共交流平臺(Repowering Plattform),以促進風電設備與技術的市場化流通。
2.海上風能。大力完善艾姆登(Emden)與庫克森港(Cuxhaven)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引入更多風電設備夯實基礎;將為電網運營商改善投資條件,降低海上風電場項目風險;計劃在北海沿岸與下薩克森州內陸之間搭建第二條輸電線路,運載能力達5000兆瓦;繼續對漢諾威大學海上風電研發中心提供支持,重點研究風電并網技術,推動海上風機技術革新,同時加強對海流及風理的科學研究,為發展第二代風電設備打好理論基礎。
3.光伏太陽能。繼續對下薩克森州太陽能研究所(ISFH)提供扶持,重點推動光伏及太陽能采暖技術研究;相關部門將對本州地理環境及天氣條件展開詳細調研,在不影響農業發展的前提下,圈定適合大面積鋪設光伏太陽能設備的地區。
(二)提高能效及節能措施
根據聯邦政府的總體節能規劃,至2020年,下薩克森州供暖所需的能源消耗將降低20%,與此同時,新能源供暖比例提升至14%,總體電力消耗降低10%。為實現此目標,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外,還須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使節能理念深入人心。下薩克森州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倡導公民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節約能源,為本州乃至全德的環境改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