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北省發改委消息,河北省正在進一步研究制定新能源產業扶持政策,《關于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在醞釀中。今年,河北省風電裝機容量計劃達到650萬千瓦,其中,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
然而,記者日前從張家口風電大縣張北縣了解到,電網仍是制約風電發展的主要瓶頸。雖然幾年前因電網建設滯后導致的風電閑置問題已不復存在,但風電對電網仍然處于“等米下鍋”的狀態。
“風機曬太陽”不復存在
河北是風電大省,而河北省的風電建設主要集中于張家口、承德地區。據河北省發改委提供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省風電機容量達到580萬千瓦。據了解,去年全國的風電上網量為4700萬千瓦,河北省占相當一部分。
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學斌介紹,在全省風電裝機容量的580萬千瓦中,張家口占到約500萬千瓦,其余分布在承德,沿海地區也有少量風電裝機。在張家口,風電裝機則主要集中在壩上四縣張北、尚義、沽源和康保,這4縣就占了約400萬千瓦。其中張北縣是四縣中最多的,風電裝機容量達160萬千瓦,其中并網發電140萬千瓦。
那么張北縣尚未并網發電的20萬千瓦是在等電網嗎?王學斌說,并非如此。前兩年,張北存在“電網接不上,風機吊好曬太陽”的情況,但現在基本不存在了。因為現在風電并網方面卡得比較嚴,風電項目如果沒有接入電網審查意見,就開不了工。這剩下的20萬千瓦裝機容量處于調試階段,預計今年6月前能實現并網發電。
萬事俱備 只欠電網
但是,沒有風機閑置,并不意味著電網不再緊張。“我們現在正在等電網問題的解決。這個不解決,風電發出來也送不出去,所以張家口地區的第二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就無法動工。”王學斌說。
據他介紹,目前張家口地區第一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已經完成。第二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已經啟動,其中包括張北縣40萬千瓦的設計裝機容量,目前基地的前期工作已經做完,瓶頸就是電網。如果解決了電網的問題,馬上就可以開工建設。
電力輸出通道緊張,是全省風電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突出瓶頸。來自河北省發改委的資料顯示,目前,張承地區風電送出條件已經飽和,但相應的電力輸送通道建設明顯滯后。
這導致部分地區面臨“能發電、但不能開足馬力”,或者“能建風電、但不敢建”的問題。以張北為例,王學斌說,風機雖然能并入電網,但電網輸出能力有限,導致時常限電。“舉個例子,本來風很大,能發10萬千瓦,但由于電網輸出條件限制,只能發6萬或者8萬千瓦。”也就是說,風機安裝規模大于電網能夠輸出的規模。第二,電網緊張可能影響到更大規模的風電建設,“第二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已啟動,只等電網。”
張家口風電的黃金時期
近年來,張家口風電發展步入黃金時期,張北和尚義兩縣的風電并網裝機量都已突破百萬千瓦。
在壩上四縣中,張北縣目前風電裝機容量160萬千瓦,其中并網發電140萬千瓦;尚義縣風電裝機容量130萬千瓦,并網發電達115萬千瓦;沽源縣風電裝機78萬千瓦,并網發電53萬千瓦;康保縣風電并網33萬千瓦,獲批風電前期項目99.05萬千瓦。
這一區域不僅近兩年風電裝機量增長很快,在近期規劃中,風電產業也面臨一個飛躍。
根據公開資料,尚義縣去年新增風電裝機和并網容量均接近30萬千瓦,2012年,該縣新增風電裝機更多,達到49.5萬千瓦,計劃啟動24項新能源開發項目,全面完成10項風電工程。
沽源縣范圍內,四個總規模3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年內將實現并網發電,使該縣并網容量將達到約80萬千瓦。同時,一批風電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一批項目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完成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