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和維斯塔斯風力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發布了《中國風力發電評價體系研究報告》(下稱《研究報告》),并倡議建立行業評價體系以加強自律和規范行業發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發布現場表示,中國風電行業發展速度很快,但在技術、可靠性和開發水平上與國外企業的距離仍值得思考。國內風電機組的低價也給機組性能和質量保障帶來了問題。
《研究報告》在開篇指出中國風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生產過程質量保證不完善、風電機組性能不穩定、并網適應性較差、運維和技術服務能力跟不上、風電場等效滿負荷運行小時數較低、缺乏完善的行業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單純的價格競爭有導致“低價低質”的風險等。
《研究報告》的內容包括風電機組技術評價標準、風電機組制造商評價標準、風電場評價標準、風電場項目后評價標準、陸地風電招標評價標準和海上風電招標評價標準。
在風電項目招標方面,《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以往的實際操作中一般都對“價格”分配了最高的權重,但在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在價格降到一定水平后,應該給制造商的技術能力和經驗、產品性能和可靠性分配較高權重。
對于海上風電,《研究報告》提醒應對風險給予足夠重視。“開發商不能為了得到項目而降低電價,制造商不能為了得到訂單而忽視質量。國家要完善相應的示范、開發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技術盲目 下海 。”